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愛說話,孩子更聰明?

這是一個爆炸式的發現。 那些愛和小嬰兒說話的父母, 他們的孩子長大後會更聰明。 心理學家分析了42位父母和他們周歲內的寶寶的日常對話之後, 發現了不同家庭之間的巨大差異。 儘管所有的家長都會和寶寶之間說些平淡無奇的公式般的話, 比如過來把那個給我把那個放下等等, 但有些家長不會停步於此, 他們走得更遠, 會和寶寶展開真正的對話, 對孩子的所說和所為都有所回應。 他們會談論自己的想法、過去發生的事以及如果會怎樣的預期。

這對寶寶的生活經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Advertisiment
也與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有非常大的關係。

1. 來自白領家庭的寶寶平均每小時能聽到2100個詞彙。

2. 來自藍領家庭的寶寶平均每小時聽到的詞彙是1200個。

3. 貧困到需要接受救濟的家庭的寶寶, 平均每小時會聽到600個詞。

換句話說, 社會經濟地位最高的家庭的孩子聽到的詞彙量, 要比社會經濟地位最低家庭的孩子多2.5倍。 等寶寶長到3歲後, 白領家庭的孩子要比靠救濟生活的孩子多聽到三千萬個詞。

這些對話量的巨大差異, 是否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孩子的學習成績更好呢?心理學家同意這個觀點。

研究人員對大多數孩子從嬰兒期一直跟蹤研究到他們上3年級, 他們發現, 早期的說話量和後來的成績之間有著清晰的聯繫。

Advertisiment

嬰兒期聽到的詞彙越多, 3歲接受測試時會說的詞就越多。 當這些孩子上了3年級再次接受測試時, 他們在詞彙和閱讀方面的成績也都更出色。

好了, 現在該說那個關鍵點了(如果這是真的話):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 孩子們學習成績的不同, 是多說的詞彙量而不是社會經濟地位本身帶來的。 如果一個來自白領家庭的孩子聽到的詞彙量並不比別人多, 那他的學習成績照樣不會好。 另一方面, 如果藍領家庭的孩子聽到的詞彙量要比別人多得多, 那他就會有一個好成績。

這種研究令人熱血沸騰。 不過讓研究人員失望的是, 目前這方面還沒有展開進一步的研究。 紐約時報的Tina Rosenberg解釋了其中的緣由:對父母和孩子之間成百上千小時的對話進行同時錄音、記錄和分析,

Advertisiment
這項工作的勞動強度真的太大了。 開始我提到的研究就整整花了6年時間才完成。

儘管如此, Tina指出, 由於新的言語認知軟體正在讓此類研究變得越來越可行, 所以, 我們還是保持持續的關注吧。

以上種種是否說明成年人的對話是決定某些孩子成功以及某些孩子失敗的唯一因素?當然不是。 不過, 我們有充足的理由認為, 愛說話的成年人和愛說話的孩子之間的聯繫, 不僅僅只是基因的關係。 不管語言能力是否是家庭遺傳, 我們都知道, 小寶寶如果聽不到說話, 就學不會說話。

心理學家會告訴你, 早期的語言交流為更高級的閱讀技能奠定了基礎, 而後者又會進一步帶來更好的教育機會。

Advertisiment

好吧, 從現在開始就跟小寶寶說話吧!因為, 早在自己還不能開口說話之前, 寶寶們也能夠從雙向對話中受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