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來研究, 為了保證人的全面發展和充分發展, 必須確立的早期教育的原則。 早期教育的原則主要是:
1. 0歲起步原則
如果把胎教劃歸優生范疇的話, 早期教育則應從出生開始, 重視全面培養, 充分利用好0~6歲這一人生發展最珍貴的黃金歲月。
因為到6歲大腦就基本成熟了, 如果錯過了這個生長期, 人的腦力、性格和心靈就永遠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去奠定精神健康成長的基礎了。
育幼苗是為了結碩果, 抓早教是為了出“巨人”。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懷特博士認為, 如果一個3歲的幼兒, 在與學術上有關的各方面,
Advertisiment
我們要從嬰兒開始“搶”人才, 爭取不要讓他們泯滅。 正如美國費城人類潛能開發研究所所長多曼醫生說的:“每個正常嬰兒在出生時都具有像莎士比亞、莫扎特、愛迪生、愛因斯坦等人那樣的天才潛能。 ”
千萬不要認為, 抓早是為了提前幾年上學, 提前幾年畢業和工作。 如果僅此而已, 那就太低估早期教育的意義了, 你的認識還在門外。 如果只是為了“提前一點畢業”, 那么在目前我國就業尚有困難的情況下, 何苦讓孩子早早進入社會呢?又何苦要實施早期教育呢?
總之, 早, 是為了奠定人才的素質基礎,
Advertisiment
2. 激發興趣原則
興趣是嬰幼兒精神發育和主動學習的第一內驅力, 正確的、濃厚的興趣的形成(包括廣泛興趣和一定時期的中心興趣), 本身也是他們心理發展的重要內容。
對于一般人來說, 興趣尚且是“最好的老師”, 那么對于嬰幼兒來說, 興趣則幾乎是他們“惟一的老師”。 因為嬰幼兒會拒絕興趣以外的一切教育, 對引不起興趣的事就關閉注意的門戶, 封鎖記憶的倉庫, 停止思維和想像的啟動, 甚至還會哭鬧。 相反, 如果孩子對某些事產生了敏感, 感受到趣味, 有了新鮮感和好奇心, 他就會不分是難是易, 不管重要不重要, 不管課內還是課外, 也不管理解或不理解, 都能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逐步記憶,
Advertisiment
嬰兒處于無選擇探求期, 對一切新鮮事物幾乎都會發生興趣, 所以要充分利用這個時期進行灌輸才好。 不給他灌輸好的, 他就會接受壞的;人的灌輸使他成為人, 狼的“灌輸”就使他成為“狼”;灌輸游游蕩蕩, 他就成為“浪蕩公子”或“悠閑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