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應多瞭解孩子心理和行為

“瞭解你的孩子”, 這幾個字是對孩子的教養中最有用的詞語。 你應該瞭解你的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需求與能力, 你的教養技巧必須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而改變, 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有不同的需求。 一個2歲的孩子發脾氣時父母需要做出的反應與一個4歲的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所要做出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在後面的章節中, 我們將指出怎樣的行為是正常的, 怎樣的行為是不正常的, 以及父母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應該怎麼去做。

瞭解適齡行為

父母與孩子之間許多衝突的發生都是因為父母期待孩子像大人那樣去思考和行動。

Advertisiment
為了辨別什麼才是真正的不良行為, 你必須在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瞭解哪些行為對當時這個階段來說是正常的。 我們知道子女什麼樣的行為需要給予指導、需要我們耐心和幽默地對待, 什麼樣的行為需要我們毫不含糊地加以糾正。 我們會容忍孩子的那些與年齡和成長階段相應的行為(比如, 大多數2歲大的孩子都無法在餐館中安靜地坐定一兩分鐘), 但是我們會糾正孩子的無禮行為以及可能給孩子或他人造成危險的行為。

深入瞭解孩子的心思

小孩子的想法與大人是不同的。 小孩往往會試著去做一些傻事, 也往往會有一些怪念頭——至少按大人的標準來看是這樣。

Advertisiment
如果你以一個大人的觀點來評判小孩的行為, 那會讓你也做出傻事。 一個2歲的小孩跑到外面的大街上去, 他並非是想跟父母過不去, 而只是要去把他的球撿回來。 欲望突然間產生之後, 緊接著就是行動, 中間不會有任何的思考。 如果一個5歲大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夥伴的玩具, 她就會去把它“借”來。 成年人在有了欲望之後可能會停下來, 掂量一下所要採取的行動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是否道德, 而小孩子不會這麼做。

如果我們在做出決定時對孩子們的需求也加以考慮的話, 那麼對他們的教養就會具有很好的效果。 我們總是感到擔心, 害怕會讓孩子們控制了我們, 因為我們在書上讀到過好的父母總是能控制住局面,

Advertisiment
而且也從別人那裡聽說過這一點, 我們自己就是帶著這樣的觀念長大的。 然而, 我們發現顧及孩子們的觀點實際上有助於對他們加以監督和管理。 “瞭解孩子”成了我們懂得如何去教養他們的關鍵, 他們知道是我們在起著主導作用, 因為我們會幫助他們成為聽話的孩子。 爸爸媽媽最瞭解他們, 在他們心裡和我們心裡對這一點都確信無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