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應教會孩子如何“分享”

有調查顯示, 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 較早學會“分享”的孩子的“快樂指數”比較高, 更容易獲得滿足感。 下面,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兩歲的小男孩拿著一輛紅色的玩具小汽車玩耍, 他輕輕一推, 小汽車跑得好遠, 他快速跑到小汽車旁, 再把小汽車推回原處。 很快, 廣場上的小朋友就被吸引過來, 他們一塊兒跟著小汽車奔跑。 這時, 小汽車停在一個小女孩腳下, 她正想蹲下摸一摸, 媽媽卻對她說:“這是別人的東西, 你不要動。 ”說著, 就把小女孩抱走了。 小男孩依舊一個人玩, 別的孩子則在旁邊羡慕地看著。

Advertisiment
站在旁邊的男孩的母親面對發生的事, 只是淡淡一笑, 沒有吭聲。 對這類場景, 相信很多家長都不陌生。

孩子應該學會分享

上述場景中的兩個媽媽都沒抓住教孩子學習“分享”的好機會。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 具有強烈的自我中心傾向。 教孩子學會“分享”, 可以讓他們懂和諧相處, 學會愛別人, 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 不懂分享的孩子往往獨佔欲強, 從不考慮別人的需要和想法, 長大後容易形成明顯的性格缺陷, 甚至不能正常與人交往。

有調查顯示, 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 較早學會“分享”的孩子的“快樂指數”比較高, 更容易獲得滿足感。 下面,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故事。

一兩歲的孩子都知道某些東西屬於自己, 不許別人侵犯。

Advertisiment
隨著價值觀念的形成, 他們的獨佔欲和對私物的保護欲更強。 在孩子出現“這是我的”意識的萌芽期, 開始教孩子學習“分享”比較容易。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 孩子不會擔心父母搶他們的東西, 也不害怕父母因得不到而生氣, 所以, 更易於接受和父母一同分享。 當孩子吃蘋果時, 父母可以說:“你的蘋果可以讓我咬一口嗎?”或在他玩玩具時, 詢問能否把玩具給父母玩一會兒。 然後, 將“分享”的範圍逐漸擴展至其他人。 同時, 父母要做出表率, 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如果父母處處表現得很大方, 經常拿出自己的東西幫助別人, 或與別人一同分享, 自然會在孩子心中留下記憶, 不知不覺學父母的樣子做。

上述男孩的媽媽在看到別的孩子對兒子手中的小汽車感興趣時,

Advertisiment
應該鼓勵兒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在分享過程中, 男孩能感受到“分享互動”比“獨自享有”帶來的快樂更多, 從而強化心中的“分享”意識。

會分享的孩子更加快樂

但是, 父母也不能強迫孩子接受“分享”。 經常有家長強行把孩子手中的玩具拿給其他小孩玩, 結果使孩子傷心、家長尷尬。 家長要認識到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不能強迫, 只能提醒他們和小朋友一起玩, 或提議交換玩具, 讓他們自願接受“分享”, 否則, 只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無法體會分享的快樂, 反而敵視“分享”。 而有些孩子天性好奇, 看到別人手中的玩具, 就想摸一摸, 很多家長都和上述小女孩的媽媽一樣予以阻止, 其實, 這時也是教孩子學習“分享”的好時機。

Advertisiment
遇到類似情況, 父母不妨告訴孩子:“在拿別人的東西前, 必須征得主人的同意, 得到允許後, 就可以一起玩了。 ”也可以建議他們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別人交換, 等玩過之後, 再換回各自的玩具。

總而言之, 父母應用自然的方式讓孩子學會“分享”。 在“分享”的過程中, 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 情商也會得到一定程度開發。 不管是對父母今後的教育來說, 還是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和人際關係來說, 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而對獨生子女而言, 更是尤其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
  • 2回答

    孩子如何補鈣和鐵呢?

    亨博士的鈣鐵鋅咀嚼片。三種元素同補。效果還是挺好的。 [詳細答案]

  • 7回答

    4-5歲孩子如何教育

    有三方面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詳細答案]

  • 3回答

    父母要如何教會孩子懂得講禮貌?

    “見面打招呼,臨別說再見,得到幫助說謝謝,做了不恰當的事說對不起……舉止得當,彬彬有禮。”誰都希望自己孩子有禮貌懂禮儀,可是,怎樣培養一個有禮貌懂禮儀的孩子呢- 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詳細答案]

  • 5回答

    四歲孩子如何教育

    教育孩子,應該把尊重與信任放在教育的第一位。當家長不分場合訓斥孩子,使其自尊心受挫,就會不聽話,逆反心理更重。但是對於一些禮節習慣,要及時發現問題並改正,要立即指出,要讓她自己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過錯。... [詳細答案]

  • 3回答

    6個月大的孩子如何添加輔食

    寶寶長到6個月以後,不僅對母乳或牛奶以外的其他食品有了自然的欲求,而且對食品口味的要求與以往也有所不同,開始對鹹的食物感興趣。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