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父母應該多留點時間來陪伴孩子

很多人都有相同的感覺, 雖然科技發達了, 生活便利了, 但是個人時間卻是越來越少, 明天總是有忙不完的事情, 讓人不由自主的跟隨著外界的節奏走, 然而在每天的忙碌中, 陪伴家人的時間卻是寥寥無幾, 時間都分給了工作競爭以及個人消遣。 一個新詞語也就應運而生:失陪族, 它是指很少有時間陪伴在家人身邊的都市人群。

很多年輕的家長雖然深愛著孩子, 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去體貼和關心孩子, 他們以為創造穩定的家庭環境和富裕的物質生活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照顧, 其實不然, 孩子的身心發展需要更多積極的正能量,

Advertisiment
家長要多陪伴孩子, 如此才能夠讓孩子發展的更加出色, 只有在情感獲得滿足後, 才能夠更主動的去探索世界。

“失陪”折射出的育兒觀念偏差是重付出, 輕溝通, 因為很多父母沒有真正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 沒有意識到孩子跟成人不同的生活需求, 只是想當然將自己認為好的事物強加給孩子, 然而這只是主觀意義上的判斷, 缺乏了跟孩子的互動和溝通, 這對於親子感情交流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如果長期下去, 寶寶會難以跟父母進行交流和溝通, 也就不能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一旦親子關係遭到破壞, 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是事倍功半, 因為“親其師方能信其道”。

Advertisiment

生活中不乏教育失敗的例子, 一些家庭環境優渥的孩子卻表現出自負, 任性的性格, 導致外界跟他梳理, 人際關係不佳, 而這些不好的個性品質, 往往折射出教育的缺失和弊端。

“失陪”的父母, 很容易給孩子這樣一種印象——“對於爸爸媽媽來說, 我還不如他們的工作重要。 ” 在這種信念下, 寶寶就會自我厭棄, 造成他們自卑, 退縮的人格, 為其將來發展埋下隱患。

總結:愛生活的內涵是熱愛生活的各方面, 盡到自己的責任, 能夠熱愛工作, 熱愛家庭並且願意為了家庭幸福和諧作出包容和體諒, 孩子作為一個家庭個體, 也是和諧的基礎, 家長要多花點時間去照顧和陪伴孩子, 他們才能有更好的童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