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應該如何矯治寶寶的逆反心理

寶寶逆反心理的年齡

學前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也是心理發展上的第一個“反抗期”。 尤其是3-6歲這個階段, 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具有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 對成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出更大的選擇性, 所以經常會“鬧獨立”, 你叫他這樣, 他偏不這樣。

寶寶逆反心理的利與弊

寶寶逆反心理的利:逆反心理包含有許多積極的心理品質。 兒童產生逆反心理, 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 它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幼兒自我意識強, 好勝心強, 勇敢, 有闖勁, 能求異, 能創新。 現代社會充滿競爭, 迫切需要具有創造性思維、能開拓、能進取的人才。

Advertisiment
因此, 父母要善於發現逆反心理中的創造性品質和開拓意識, 並合理引導。 只要引導得當, 逆反心理是能夠在現代社會發揮積極作作用的。

寶寶逆反心理的弊:“逆反期”的心理、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 會導致寶寶以後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態性格, 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 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心理轉化。

寶寶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逆反是寶寶個性開始獨立的一種表現。

逆反是寶寶心理發展過程中必然要出現的心理現象。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 尤其是語言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以及經驗和活動範圍都在增長,

Advertisiment
他們對周圍的環境和事物有了更強的控制感和認知感, 獨立性越來越強, 對於許多事情都產生了“自己來”的願望。 但父母往往會認為寶寶年齡小, 做事速度慢, 所以經常包辦代替, 給寶寶製造了許多限制, “不行”、“危險”、“不准”這些話時常在寶寶的耳畔響起。 寶寶希望自己的行為得到認同, 希望自己的獨立活動不受到限制和干涉, 為了不失去表現的機會, 就只有尋求反抗了。

二、家長不當的教養方式直接影響寶寶逆反心理的形成。

有的父母“家長制”作風嚴重, 不考慮寶寶的想法和觀點, 管教寶寶時往往粗暴地要求寶寶不許這樣那樣;有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 要寶寶學這學那, 如果寶寶不感興趣,

Advertisiment
不想學, 父母就擺出一副長輩的架勢, 於是容易產生與寶寶情緒上的對立。 寶寶的好奇心總是很強的, 總喜歡對各種東西亂摸亂碰, 這樣就有可能損壞一些東西, 有些家長在面對寶寶的這種行為時, 教育方式不是很一致, 有時候會忽略寶寶的破壞行為, 沒有讓寶寶遭受懲罰, 有時候又過分嚴厲, 對寶寶粗暴責備甚至是體罰。 這種不一致的教養方式常常使寶寶無所適從, 不知道對錯。 長此以往, 容易造成寶寶的逆反心理。 另外, 有些家長過分瑣屑, 對寶寶什麼都要管, 什麼都要嘮叨, 這也是造成寶寶逆反心理的一個原因。

寶寶逆反心理的處理方法

一、利用逆反心理有利的一面。

寶寶逆反心理的產生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原因,

Advertisiment
是寶寶在發展過程中必經的時期。 我們可以分析這一時期的特點, 利用其有利的一方面, 從而更好地促進寶寶的發展。 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增多, 他們對周圍世界的探索欲望更加強烈, 這是寶寶獨立性發展的一個大好時機。 這時候家長和老師就應該在保證安全與合理的前提下, 儘量為寶寶提供自己動手的機會。 例如買衣服或是吃東西時, 都儘量徵求寶寶的意見, 給他們提供自己選擇的機會。 最重要是要平等對待寶寶, 尊重他們的情感和情緒需要, 從而減少寶寶和成人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二、改變不合理的教養方式, 實施一種民主、平等、尊重、包容的教養方式。

尊重寶寶的想法和觀點, 多給寶寶提供傾訴和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Advertisiment
而且在寶寶做錯事情或是感到困惑的時候, 家長和教師要對寶寶循循善誘, 擺事實、講道理, 使寶寶明白其中的道理, 從而能夠很好解決問題。 很多情況下, 寶寶的逆反心理往往是由於成人的教養方式不當造成的, 因此, 從一開始, 我們就應該注意為寶寶提供一個有秩序的, 可以合理解決問題的生活環境。 這樣就十分有助於寶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形成健康的情緒情感表達方式, 從而順利度過人生的第一個“逆反期”。

如果寶寶的逆反心理非常嚴重, 那麼可以採用一些小策略。 例如通過關注別的活動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在情感上表示理解寶寶的做法, 但是行為上堅決制止寶寶不合理的做法;或者採用回避或是忽略的做法, 對寶寶的糾纏和逆反行為置之不理,使寶寶自己感到自己行為毫無意義,從而消退寶寶的逆反行為等等。

五招教你矯治幼兒逆反心理

矯治幼兒的逆反心理,不應採取粗暴的態度和壓服的方法,而應注意教育藝術。

1、對孩子堅持正面教育

可通過講故事、看圖畫、教兒歌等方法,讓孩子懂得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逐漸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讓孩子愉快地接受要求。孩子發脾氣時,既不要強化制止,也不一定要說教,可根據孩子不同的興趣、愛好,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刺激他,吸引他。如給孩子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或領他出去走走,從而轉移注意力。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改掉了壞習慣,但在矯治過程中,家裡所有人對孩子的要求要一致,持之以恆,否則會該孩子留空子,以致抵消教育效果。

2、多給孩子一份關愛和鼓勵

儘管孩子年幼,但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尤其是逆反心理的兒童,成人更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他,儘量找出其閃光,一鼓勵他們的進步。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一個性格活潑、倔強的小女孩,老師上課時,她話比老師還要多,常可以看到她蹦蹦跳跳地拉著老師的手說話,像個小大人似的。什麼事都想幹但又幹不好,如果有什麼事情稍不如意就馬上發脾氣,而且還會和老師對著幹,為了改變她這種任性且逆反的個性,班上老師就用“當小老師”的活動來教育她,督促她,鼓勵她。當她當過“小老師”後真的改掉了好多的壞毛病。小朋友對她的評價也很高,使她體驗到了戰勝自我的愉快。她調皮任性逆反的個性很少在出現了,也不和老師對著幹了。可見,適時地給逆反心理強的孩子一些鼓勵,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養孩子“自學、自護、自理、自強、自律”的能力

讓孩子有權對影響他們的一切事項自由發表意見,並能對孩子的意見按照年齡和成熟程度給予適當看待。幼兒發表的意見,做出的決策無多大的使用價值,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增強小主人意識和一種積極的自我價值感,並懂得怎樣使用自己的決策權,這對於控制孩子的逆反心理大有益處。

4、恰當限制孩子的物質佔有欲

目前,生活條件好了,有的家長一味遷就幼兒的要求: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孩子的一切由家長代勞,孩子的欲望不費辛勞就可以實現。這樣一來,這些孩子就易形成不合實際的自我評價,認為他的一切都應該是最好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時,打人、罵人,甚至睡地威脅等逆反行為就會出現。

5、掌握一些進行教育的技巧

(1)、掌握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利用逆反心理來激發他們。如有意識地說:“你不會穿衣服,是不是?”“你不會說禮貌用語,對不對?”用這類話來刺激他們,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自強、自立的能力。在碰到某一件事件時,如能掌握分寸,有時效果比正面說教更好。

(2)、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比如,有的孩子在睡覺前非要吃糖不可,其中一個家長扮演“黑臉”角色,表示堅決不允許,並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嚴厲訓斥,當孩子因此而憤憤不平或委屈難忍時,扮演“白臉”的家長則採用安撫的態度,用和緩的口氣對孩子好言像勸,並對“黑臉”堅持的態度和要求加以解釋,說明利害關係,引導孩子理解“黑臉”的用意。這樣既可以使孩子理解、服從“黑臉”的要求,實現一致的教育,又能使孩子不遭受挫折感受,心靈不受傷害。

(3)、“蹲”下來說話。《幼稚教育》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它說幼兒教師要學會“蹲”下來和幼兒講話,即使你要批評孩子,也不能像有些老師那樣大叫,我們要學會“蹲”下來,和孩子的眼睛齊高,然後輕輕地拍拍孩子的頭和他講道理,孩子自然會對老師的話聽得很清楚,而且也很喜歡聽。家長也要學會“蹲”下來說話,“蹲”不僅從空間上拉近了家長和幼兒間的距離,而且從心理上使幼兒和家長貼得更近。確實,“蹲”的好處是很多的,但也並不是時時、事事都要蹲下來,這是指一種尊重幼兒、民主、寬容的氛圍,他的人格受到了尊重,一種積極的自我價值就在這一過程中日益增長了。

對寶寶的糾纏和逆反行為置之不理,使寶寶自己感到自己行為毫無意義,從而消退寶寶的逆反行為等等。

五招教你矯治幼兒逆反心理

矯治幼兒的逆反心理,不應採取粗暴的態度和壓服的方法,而應注意教育藝術。

1、對孩子堅持正面教育

可通過講故事、看圖畫、教兒歌等方法,讓孩子懂得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逐漸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讓孩子愉快地接受要求。孩子發脾氣時,既不要強化制止,也不一定要說教,可根據孩子不同的興趣、愛好,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刺激他,吸引他。如給孩子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或領他出去走走,從而轉移注意力。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改掉了壞習慣,但在矯治過程中,家裡所有人對孩子的要求要一致,持之以恆,否則會該孩子留空子,以致抵消教育效果。

2、多給孩子一份關愛和鼓勵

儘管孩子年幼,但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尤其是逆反心理的兒童,成人更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他,儘量找出其閃光,一鼓勵他們的進步。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一個性格活潑、倔強的小女孩,老師上課時,她話比老師還要多,常可以看到她蹦蹦跳跳地拉著老師的手說話,像個小大人似的。什麼事都想幹但又幹不好,如果有什麼事情稍不如意就馬上發脾氣,而且還會和老師對著幹,為了改變她這種任性且逆反的個性,班上老師就用“當小老師”的活動來教育她,督促她,鼓勵她。當她當過“小老師”後真的改掉了好多的壞毛病。小朋友對她的評價也很高,使她體驗到了戰勝自我的愉快。她調皮任性逆反的個性很少在出現了,也不和老師對著幹了。可見,適時地給逆反心理強的孩子一些鼓勵,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養孩子“自學、自護、自理、自強、自律”的能力

讓孩子有權對影響他們的一切事項自由發表意見,並能對孩子的意見按照年齡和成熟程度給予適當看待。幼兒發表的意見,做出的決策無多大的使用價值,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增強小主人意識和一種積極的自我價值感,並懂得怎樣使用自己的決策權,這對於控制孩子的逆反心理大有益處。

4、恰當限制孩子的物質佔有欲

目前,生活條件好了,有的家長一味遷就幼兒的要求: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孩子的一切由家長代勞,孩子的欲望不費辛勞就可以實現。這樣一來,這些孩子就易形成不合實際的自我評價,認為他的一切都應該是最好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時,打人、罵人,甚至睡地威脅等逆反行為就會出現。

5、掌握一些進行教育的技巧

(1)、掌握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利用逆反心理來激發他們。如有意識地說:“你不會穿衣服,是不是?”“你不會說禮貌用語,對不對?”用這類話來刺激他們,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自強、自立的能力。在碰到某一件事件時,如能掌握分寸,有時效果比正面說教更好。

(2)、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比如,有的孩子在睡覺前非要吃糖不可,其中一個家長扮演“黑臉”角色,表示堅決不允許,並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嚴厲訓斥,當孩子因此而憤憤不平或委屈難忍時,扮演“白臉”的家長則採用安撫的態度,用和緩的口氣對孩子好言像勸,並對“黑臉”堅持的態度和要求加以解釋,說明利害關係,引導孩子理解“黑臉”的用意。這樣既可以使孩子理解、服從“黑臉”的要求,實現一致的教育,又能使孩子不遭受挫折感受,心靈不受傷害。

(3)、“蹲”下來說話。《幼稚教育》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它說幼兒教師要學會“蹲”下來和幼兒講話,即使你要批評孩子,也不能像有些老師那樣大叫,我們要學會“蹲”下來,和孩子的眼睛齊高,然後輕輕地拍拍孩子的頭和他講道理,孩子自然會對老師的話聽得很清楚,而且也很喜歡聽。家長也要學會“蹲”下來說話,“蹲”不僅從空間上拉近了家長和幼兒間的距離,而且從心理上使幼兒和家長貼得更近。確實,“蹲”的好處是很多的,但也並不是時時、事事都要蹲下來,這是指一種尊重幼兒、民主、寬容的氛圍,他的人格受到了尊重,一種積極的自我價值就在這一過程中日益增長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