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父母應該如何處理親子溝通

一種沒有語言、沒有字匯、沒有社會期許的溝通態度

孩子經由父母的細心呵護下, 漸漸地成長。 所謂的成長, 其描述地狀態大部分是由外在的體格來顯現孩子的成熟度, 身高如何! 體重如何! 大部分的父母會驕傲孩子身高比自己高, 體格比父親健壯, 身材比母親均勻之類。 因為外型的突顯, 常常會忽略了心理的成長有多少, 一般在孩子進入小學后, 學校會進行一些心理測驗, 有一部份的心理測驗便是在測驗孩子的心理年齡是否相較于外在的年齡;現今物質豐富的因素, 孩子一個長得比一個高,

Advertisiment
體型超過標準值是非常正常的事,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孩子就必須提早進度, 被迫趕上心理的年齡, 常常可以聽到大人們這么對待這些外型超齡的孩子的說法你看起來這么高大, 做得事卻這么幼稚。 這段話語中, 可以感受到大人們對孩子的負面溝通和貼不良標簽的看法, 往往忽略孩子的內心正在感受到周遭大人給的無辜壓力。

父母親也會問起這樣的情形確實是存在著, 也正在發生, 那么我們要如何去面對和解決來避免這類的評語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溝通, 這兩個字, 做父母都知道它的重要性, 問題是溝通的內容和方式, 身為父母的大人們搞清楚沒有, 我常常看見的親子溝通, 其實和交換條件沒什么兩樣,

Advertisiment
甚至有更負面的溝通方式就是用命令和威脅的, 孩子永遠不能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和理解父母的苦心, 別以為做父母的認為溝通結束后, 孩子點頭說知道了、明白了, 就是真的。 難道孩子不是為了要趕快結束繼續面對這樣地嘮叨和雜念, 而應聲答應, 或是害怕被處罰的命運, 保護自己, 成全父母的期待而應許承諾, 即使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 先逃過這一次再說, 然而父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就會在這樣的情況下輪回, 最后做父母的會以大聲地或放棄地口氣去告訴孩子你為什么永遠講不聽

推薦閱讀:巧治小兒磨蹭 窮養兒, 富養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