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應該怎樣促進親子關係呢?

父母凡事和孩子商量, 孩子就會願意主動與父母進行溝通, 這樣形成的親子關係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協商能夠讓人感覺到受尊重。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受尊重的需要是人類較高層次的需要。 一旦這種需要無法獲得滿足, 人類就會產生沮喪、失落等負面情緒。

孩子也是如此, 他們也有受尊重的需要。 如果父母喜歡與孩子協商, 孩子就會非常樂意與父母交流, 反之, 孩子則會產生逆反心理, 封閉自我。

學會與孩子商量, 在子女的教育中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那就是對孩子提出的要求,

Advertisiment
我們不能滿足或不應滿足時, 我們不應粗魯而簡單地拒絕:不行!不准你去!或者在父母提出的要求, 兒女不同意時, 你也不應簡單地採用命令方式:這事已經決定了!

父母學會與孩子共同商量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 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無謂的爭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會孩子在社會上怎樣做人和與人共事。 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只要與人相處, 分歧是不可免的。

隨著孩子年歲的增長, 子女在喜好和興趣, 甚至交友諸方面看法都會與父母有分歧。 這時父母對子女的一些喜愛與興趣絕不能簡單地禁止。 而應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與子女商量, 以求得共識或找出正確解決的途徑。 美國成功學家卡耐基說過,

Advertisiment
用“建議”, 而不下“命令”, 不但能維持對方的自尊, 而且能使他樂於改正錯誤, 並與你合作。

葛均是一個喜歡與孩子協商的父親, 對此, 他非常自豪, 他曾經這樣寫道:女兒小的時候, 愛趴著我的肩膀走路, 後來長大了, 習慣搭著我的肩膀走路。 她有時叫我爸爸, 有時不經意便直呼其名, 父母們如朋友般的親密令觀者很是羡慕。

女兒好像從沒撒過謊。 因為她不必撒謊, 在家裡可以無話不談, 就是說得不好, 也不會受到指責。 我習慣和女兒商量她的事以及家裡的大小事。 我們經常坐在一起聊天, 而且我們的觀點竟是驚人的接近, 很少有相左的時候。

“商量”這個詞, 在父子、父女之間的使用率一般應是不高的, 而我們卻是將其當作準則。

Advertisiment
面對任何事情, 我不端父親的架子, 她不使獨生女的性子, 商量的格局便形成了, 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便約定俗成。 比如她看中了一個玩具, 我覺得不妥, 便和她商量可不可以不要, 強壓她可不服, 糊弄缺乏誠信, 商量是最佳途徑, 她一般能接受, 歡天喜地放棄初衷。

她參加工作後上班不方便, 和我商量要買輛車並希望我出三分之二的錢, 我愉快地掏著腰包。 我父親以前對我說:你去幹什麼。 如今我對女兒說:你能不能幫我幹什麼。

女兒似乎沒有瞞著我的內心秘密。 她念高中的時候, 有男孩子給她遞求愛條子的事卻願意對我講。 正因為有這樣寬鬆的環境, 我的一些觀點便可以滲透到她的判斷中, 她才不至於在個人情感生活中出現大的波折。

Advertisiment

我家裡的所有抽屜都沒有鎖, 女兒可以翻著任何東西, 可以隨便拿到錢。 她很小就盡知家底, 我也不對她保密。 信任是家庭寬鬆環境的重要因素。

我內心的不快也願意向女兒透露, 我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樂於徵求她的意見, 她還小的時候我便將諸如選擇購房這樣重大的事情和她商量。

喜歡與孩子協商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 孩子漸漸養成了民主協商的習慣, 都願意主動與父母進行溝通, 這樣的親子關係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那麼, 父母應該怎樣運用協商來促進親子關係呢?

1、多商量些, 少命令些

父母不管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 一定要注意用商量的口吻, 而不要用命令的口吻。

Advertisiment

比如, 提醒孩子做作業時, 你可以說:“你現在是不是該做作業了, 做完作業就可以看會兒電視。 ”而不要說:“趕緊去做作業!”或“還不去做作業呀?”

請孩子幫忙做一件事情時, 比如洗菜, 你可以說:“你能幫我把菜洗一下嗎?”而不要說:“快來幫我洗菜!”或“趕緊把菜洗了!”

商量的語氣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孩子會認為你尊重他, 關心他的感受, 從而對你產生好感和信任, 促進親子溝通。

2、凡事都要學會商量

不管什麼事情, 尤其是涉及孩子的事情, 父母都不要自作主張, 要學會與孩子協商, 取得孩子的同意和認同。

喜歡與孩子協商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 孩子漸漸養成了民主協商的習慣, 都願意主動與父母進行溝通, 這樣的親子關係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3、以協商的口吻處理親子衝突

當親子關係出現衝突時,父母總是不願意自己的父母權威受到挑戰,希望以父母的權威來壓制孩子,使孩子改變主意。實際上,孩子不僅不會聽從父母的意見,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惡化親子關係。

明智的父母在這種情況下要學會使用協商的口吻,讓孩子體驗到父母的尊重,體驗到人格的平等,這樣,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意見時就比較順利。

衝突產生時,每個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尊嚴,不希望被他人壓制,孩子也是如此。只有父母放下架子,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人來看待,與孩子進行協商來處理問題,孩子才會願意接受父母的建議,共同解決問題。

4、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與孩子協商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孩子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父母不可替孩子包辦,即使父母有自己的想法,也要通過協商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見傳達給孩子,讓孩子權衡利弊後再作出選擇。

每一個孩子都會出現與父母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孩子們都希望父母能夠尊重自己的意見,畢竟,許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付出努力才能實現。如果父母忽視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一味地用父母的威嚴來壓制孩子,孩子即使口頭上同意了,內心也無法產生努力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已經感覺簡直就是受罪,怎麼還可能與父母和睦共處呢?

因此,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處理,父母的意見只能通過建議或者協商的方式傳達給孩子,説明孩子全面地認識問題。

5、和孩子約法三章

對於孩子的問題,尤其是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一定要與孩子協商後制定規則,並約法三章,使孩子遵守。不過,父母千萬不可自作主張制定規則讓孩子遵守,這樣的規則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約束意義。

與孩子約法三章,僅僅是因為孩子缺乏自製力,規則是説明孩子約束自己的,而不是懲罰孩子的,父母們一定要認識到這個問題。因此,規則一定要孩子內心認可的,父母一定要與孩子協商後再制定規則,避免產生親子衝突。

總之,父母凡事與孩子商量,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無謂的爭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會孩子在社會上怎樣做人和與人共事。

這樣的親子關係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3、以協商的口吻處理親子衝突

當親子關係出現衝突時,父母總是不願意自己的父母權威受到挑戰,希望以父母的權威來壓制孩子,使孩子改變主意。實際上,孩子不僅不會聽從父母的意見,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惡化親子關係。

明智的父母在這種情況下要學會使用協商的口吻,讓孩子體驗到父母的尊重,體驗到人格的平等,這樣,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意見時就比較順利。

衝突產生時,每個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尊嚴,不希望被他人壓制,孩子也是如此。只有父母放下架子,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人來看待,與孩子進行協商來處理問題,孩子才會願意接受父母的建議,共同解決問題。

4、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與孩子協商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孩子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父母不可替孩子包辦,即使父母有自己的想法,也要通過協商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見傳達給孩子,讓孩子權衡利弊後再作出選擇。

每一個孩子都會出現與父母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孩子們都希望父母能夠尊重自己的意見,畢竟,許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付出努力才能實現。如果父母忽視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一味地用父母的威嚴來壓制孩子,孩子即使口頭上同意了,內心也無法產生努力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已經感覺簡直就是受罪,怎麼還可能與父母和睦共處呢?

因此,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處理,父母的意見只能通過建議或者協商的方式傳達給孩子,説明孩子全面地認識問題。

5、和孩子約法三章

對於孩子的問題,尤其是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一定要與孩子協商後制定規則,並約法三章,使孩子遵守。不過,父母千萬不可自作主張制定規則讓孩子遵守,這樣的規則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約束意義。

與孩子約法三章,僅僅是因為孩子缺乏自製力,規則是説明孩子約束自己的,而不是懲罰孩子的,父母們一定要認識到這個問題。因此,規則一定要孩子內心認可的,父母一定要與孩子協商後再制定規則,避免產生親子衝突。

總之,父母凡事與孩子商量,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無謂的爭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會孩子在社會上怎樣做人和與人共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