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 就事論事是一個重要的技巧。 這個技巧掌握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家長與孩子的關係。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由於年齡小、閱歷少, 難免會犯錯誤。 在説明他們改正錯誤的時候, 家長一定要就事論事地批評孩子, 是什麼問題就談什麼問題, 不要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 切勿“借題發揮”、 “舉一反三”, 節外生枝。
很多家長在氣頭上就容易“聯想”, 喜歡把過去的老底都翻出來, 絮絮叨叨, 沒完沒了, 這樣做只會加深與孩子的矛盾, 對解決問題一點兒幫助都沒有。 也許, 家長會覺得這是個教育孩子的好機會,
Advertisiment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小場景:
媽媽: “你到哪裡去?”
孩子: “和朋友出去玩。 ”
媽媽不高興: “到底和誰去?”
孩子: “小學同學:小偉, 瓜瓜和甜甜。 ”
媽媽: “瓜瓜?是不是老考倒楣第一的那個瓜瓜?”
Advertisiment
孩子: “是。
媽媽: “我早就跟你說過, 不要和瓜瓜多來往。 那孩子學習太差勁了, 都留過好幾級了, 還那麼調皮, 還老是闖禍, 你們這次去哪裡?”
孩子: “我們去森林公園。 ”
媽媽: “這麼冷的天去森林公園做什麼?”
孩子: “不幹什麼, 就是逛逛。 ”
媽媽: “簡直是浪費時間!小孩子不在家好好學習, 去森林公園幹什麼, 在加上那個不省事的瓜瓜, 不出亨才怪呢。 你功課做完了沒有?期末考試考成那個樣子還好意思去森林公園?”
孩子: “媽, 有完沒完?您想像力真豐富, 不就是出去玩玩。 嗦嗦的, 你煩不煩啊?”
媽媽: “好啊!敢這樣跟你媽媽說話, 一點兒禮貌都沒有。 上次王阿姨來咱家, 你看都沒看人家一眼。 啊?早上起來被子都不疊就走了,
Advertisiment
孩子捂著耳朵跑出了家門。
上文中的對話可能很多家長和孩子身上都發生過。 在有些家長看來, 這也許正是個教訓孩子的好機會。 可這樣的教育效果會好嗎?正如對話中的孩子所說的, 不就是去森林公園嗎嗎?本來就是件小事, 卻被媽媽“上綱上線”, 弄得這麼複雜。 複雜化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媽媽沒有做到就事論事, 而是無限地聯想、誇大, 並進而上升到人身攻擊的地少, 讓孩子感到不滿。
在現實生活中, 家長在就某一問題批評孩子時, ~定要就事論事、乾淨利索, 不要從一個問題牽聯到另外~個問題, 把孩子的缺點無限地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