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撫養女兒這件事上, 朋友對妻子充滿感激——妻子承擔了管教女兒的責任, 扮演"嚴母"的角色, 成全了他在女兒面前當個"慈父"。
然而兒子出生後, 他們家庭的氛圍開始有了變化。
懷兒子的時候妻子出了點意外, 差點流產。 也許是孕期的艱難, 讓妻子對兒子格外珍惜,
Advertisiment
朋友並不贊同妻子對兒子的嬌慣。
在他看來, 男孩兒和女孩兒不該用同樣的方式撫養。 男人以後要頂天立地, 要吃苦耐勞, 所以對男孩子的教育就是要讓他守規矩, 立志向。
有段時間兒子說身體不舒服, 不去上學。 他覺得兒子是裝病, 妻子卻說兒子先天體質差;他批評兒子成績差, 妻子說是國內教育有問題, 限制了孩子發展, 早想好了以後陪著孩子去留學……
他第一次和妻子爭吵, 就是關於兒子的教育。
有次一家人去香港玩, 到餐廳坐下後, 女兒點了一個蛋糕。
看見姐姐的蛋糕似乎很美味, 兒子吵著要吃一塊。 不知道那天女兒是心情不好還是怎麼回事, 就是不給弟弟吃。
朋友說, 那就再點一塊好了。
Advertisiment
其實這時候姐弟兩人衝突根本不是蛋糕, 而是某種家庭權力的爭奪。
妻子對女兒說:你就給弟弟一塊嘛!你那麼大了也不知道讓讓他。
女兒委屈地說:憑什麼給他啊?給他一塊我不夠吃了。
兒子說:我就吃一小塊嘗嘗!
兒子剛說完, 妻子就拿起勺子從女兒蛋糕上挖了一小塊喂給兒子, 看著媽媽自顧自的行為, 女兒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 把勺子往桌上一扔說:我不吃了!
結果一頓飯不歡而散。
為這件事, 朋友回到酒店後就妻子吵了一架。 朋友覺得妻子太偏愛小兒子, 妻子辯解說, 姐姐那麼大了還不懂禮讓, 是朋友把女兒慣壞了。
Advertisiment
朋友現在家庭似乎變成了兩個小團體, 他和女兒抱團, 妻子和兒子抱團。 兒子和他不親近, 每次他說兒子什麼, 兒子就會搬出媽媽說:"我媽都說可以。 "
看著兒子漸漸長大, 越來越像他不喜歡的那種年輕人, 他又焦急, 又無奈……
父母的規則, 是孩子瞭解世界的第一步。 即便有些規則讓他們不舒服, 他們也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導致的後果。 如果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差異很大, 孩子很可能接收到矛盾的資訊, 他們並不能確定自己的行為會出現什麼後果。
美國心理協會前主席James H.Bray教授認為, 父母的教育風格差異越大, 越可能導致孩子出現行為問題。
Advertisiment
更嚴重的是, 對立的教育方式不僅會破壞孩子規則建立的過程, 還可能導致孩子和父母中一方親近, 與另一方疏遠, 使家庭關係變得不平衡。
夫妻應該如何而就教育風格達成相似意見呢?
第一:瞭解自己的孩子
沒有一種特定的教育方式, 適合所有的孩子。 只有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如果父母足夠瞭解自己的孩子, 他們就更容易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出現分歧的可能性就會越小。
第二:父母分工, 設立規矩
父母可以商量在養育孩子過程中, 哪些方面主要由某一方負責, 哪些方面必須商量著進行。 比如, 孩子生活上的規矩主要由母親設置, 而孩子學習上的規矩主要由父親設置。
Advertisiment
分工不僅會讓父母都參與到孩子撫養中, 也能夠降低雙方出現巨大矛盾的可能性。
第三:不要當著孩子面指責對方的教育方法
當一方對另一方教育方法有看法時, 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分歧, 而應該私下給伴侶提出自己的看法。
當著孩子面指責對方的教育方法, 可能會破壞掉伴侶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性, 也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第四:提前做好準備
孩子每一個階段面臨主要問題可能都不相同。
學齡前的兒童可能會面臨無法控制情緒的問題, 學齡兒童可能會面臨成績問題, 青少年時期可能會面臨性教育問題。
父母可以在這些問題出現之前展開一些討論, 分配好教育的角色。
第五:不要被自己的童年影響
很多父母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會受制於自己的童年經歷。如果他自己父母很嚴厲,他可能對孩子很寬容,如果父母很吝嗇,他可能對孩子很慷慨。
有些父母會無意中讓孩子去實現自己"童年未完成的夢想",而這些"夢想"可能並不是孩子自己的夢想。這時,他們更需要聽一聽伴侶的意見。
很多父母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會受制於自己的童年經歷。如果他自己父母很嚴厲,他可能對孩子很寬容,如果父母很吝嗇,他可能對孩子很慷慨。
有些父母會無意中讓孩子去實現自己"童年未完成的夢想",而這些"夢想"可能並不是孩子自己的夢想。這時,他們更需要聽一聽伴侶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