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是寶寶的最好家庭醫生

嬰幼兒時期, 寶寶處於快速成長期, 由於自身免疫力差, 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病痛, 特別需要父母的精心護理才能健康地成長。

為了讓寶寶少受疾病的折磨, 父母就要充當寶寶的"家庭醫生", 一旦寶寶出現不適症狀或病痛, 父母應第一時間發現疾病的徵兆, 必要時還要帶寶寶去醫院診治。

寶寶的免疫特點與疾病預防

傳統中醫學的看法

⑴嬰幼兒生理特點

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嬰幼兒肌膚柔嫩, 腸胃柔弱, 筋骨不強, 血氣未充, 經脈未盛, 內臟精氣未足, 衛外機能未固, 陰陽二氣均屬不足,

Advertisiment
中醫學提出了"稚陰稚陽""稚陽未充, 稚陰未長"的觀點。

生機蓬勃、發育迅速:中醫學認為嬰幼兒生機旺盛, 發育迅速。 年齡越小, 生長越快, 對營養(水穀精氣)的需要量相對越大。

⑵嬰幼兒病理特點

抵抗力差、容易發病:嬰幼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其對外界環境的被動適應性和依賴性, 然而嬰幼兒寒暖不能自調, 飲食不能自節, 故易為外邪六淫所侵, 容易發病。

年齡越小, 病情變化越快:嬰幼兒生理功能不完善, 易導致病情變化迅速, 具體表現為易虛、易實、易寒、易熱, 若調治不當, 容易輕病變重, 重病轉危。

髒氣清靈, 易趨康復:嬰幼兒為"純陽之體", 生機蓬勃, 活力充沛, 髒氣清靈。 在疾病發展過程中, 其組織再生和修補能力強,

Advertisiment
患病之後, 如能及時調治, 容易痊癒, 較快恢復其生理功能。

現代醫學的看法

現代醫學認為, 嬰幼兒生長發育最為旺盛, 代謝快, 吸收快, 排泄快, 生長也快, 但嬰幼兒由於體質和功能均較脆弱, 極易受外界因素影響, 因此抗病能力差。

⑴在呼吸系統方面

嬰幼兒整個呼吸道比成人狹小, 黏膜下的血管和淋巴管豐富, 發炎時黏膜充血腫脹, 易使狹小的管腔阻塞。 患感冒時易發生鼻塞不通;患支氣管炎、肺炎時, 鼻煽、氣促、發紺等症狀特別明顯。

⑵在循環系統方面

嬰幼兒的心跳較成人快, 隨著年齡的增大, 心跳逐漸減慢, 到14歲才接近成人的心率;血壓則與此相反, 年齡越小, 其生理正常值

越低。

⑶在消化系統方面

新生兒及嬰幼兒胃多呈水準位,

Advertisiment
賁門肌肉鬆弛, 易溢乳和嘔吐。 嬰幼兒3~6個月間唾液分泌由少到多, 可以出現生理性流涎。

嬰幼兒分泌的消化酶的活力較低, 消化道的運動功能也不穩定, 如飲食不當, 就易造成消化不良。 嬰幼兒腸管相對的較成人長, 腸系膜也長, 故易發生腸套疊或腸扭轉。 由於嬰幼兒腸壁的通透性較高, 消化不良產物和腸內毒素易於透過腸壁進入血液, 故易引起中毒和過敏現象。

⑷在神經系統方面

新生兒大腦皮質細胞分化不全, 皮層功能較差, 受到刺激後, 易疲勞而進入抑制, 因此新生兒大部分時間處於睡眠狀態中。 嬰幼兒大腦皮質對皮層下中樞的控制能力薄弱, 故熟睡時易驚擾。 又因神經髓鞘形成不全, 興奮易於擴散,

Advertisiment
因此在高熱時易驚厥。

為什麼半歲以後寶寶易得病

半歲到3歲以內, 是嬰幼兒抗病能力最低的時期,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 最容易患感冒、扁桃體炎、中耳炎、氣管炎、肺炎、腦炎、肝炎等感染性或傳染性疾病。 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⑴內因

⑵外因

6個月以內的寶寶體內仍有較多從母體獲得的免疫球蛋白, 能抵禦多種病毒和部分細菌的感染。 所以, 6個月以內的寶寶一般較少發生感冒, 也較少發生其他感染性疾病。 到了6個月以後, 寶寶體內從母體獲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漸減少, 並開始產生自己的免疫球蛋白。

6個月至2歲的寶寶, 產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比較低, 因此抗病能力比較差, 在正常情況下, 2歲以內的寶寶每年要患5~6次感冒, 而且還容易併發肺炎。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未注射過疫苗, 還容易患麻疹、百日咳、猩紅熱等傳染病。 2~5歲的寶寶, 抗病能力逐漸增強, 但每年要患3~5次感冒。 5歲以後, 寶寶體內產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明顯增強, 抗病力越來越強。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健康查體是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 防病于未然。 所以, 健康查體是非常重要的, 年輕的父母們千萬不能忽視。

⑴健康檢查的時間

孩子出生後42天左右到產院做產後檢查, 瞭解孩子餵養及發育情況。 孩子3個月時, 到就近醫院的兒保科建立系統管理檔案, 進行4∶2∶1查體, 即1歲內查體4次, 每隔3月1次, 一般為嬰兒滿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各查1次;3歲之內每年查體2次, 即每隔半年查1次;3歲以後, 每年查體1次。

⑵0~1歲嬰兒健康檢查的內容

主要對小兒生長發育指標進行監測,包括身長、體重、頭圍、胸圍4項指標,還對小兒視聽、心理、智力發育進行篩查和諮詢,對小兒"四病"(佝僂病、營養性貧血、腹瀉、肺炎)進行防治宣教,指導父母對小兒生長發育進行監測,教給父母怎樣護理和餵養寶寶。發現某些小兒患了疾病,能及時給予治療。

⑶1~3歲幼兒健康檢查的內容

1~3歲的小兒正處於斷奶後時期,吃的食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的輔食變為主食,所以餵養不當易致小兒腹瀉,影響生長發育。查體的內容除繼續監測身高、體重、頭圍、胸圍4項指標外,應注意指導合理餵養及智力篩查,觀察小兒精細動作及大動作的發育是否正常。這時期小兒生活上逐漸獲得獨立性,活動範圍加大,但沒有安全感,易發生意外事故。

所以在此期查體時,兒科保健醫生往往指導父母如何避免孩子發生意外事故,例如:怎樣防燙傷、外傷,怎樣防小兒吃異物,怎樣防中毒、溺水等。

注意預防傳染性疾病

要針對寶寶生長時期的不同特點,適時參加計畫免疫,並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多曬太陽,適當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D,這樣能夠促進寶寶免疫系統成熟,減少寶寶患病可能。

⑴注意防止病從口入

嬰幼兒抵抗能力弱,機體防禦機制容易出現問題,預防各種傳染性疾病的最主要措施是防止病從口入。腸道傳染病主要是病從口入,攝入食物中帶有不潔成分或細菌性痢疾等傳染源,病毒性肝炎的病毒,也主要是通過食物中帶污染物質傳染給病人。

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寄生蟲卵的傳播途徑也主要是通過攝取食物進入人體。因此,要注意培養寶寶良好的衛生習慣,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換衣服,勤洗澡,勤理髮;居室勤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養成定時大小便的良好生活習慣,都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⑵遠離病毒感染

冬春季節,氣候乾燥,灰塵多,是各種傳染病病毒活躍的季節,這種時候,要儘量少帶寶寶去人流稠密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機會。還要注意隨著季節變化,適時增減衣服,減少感冒,防止因感冒引起的身體抵禦疾病能力減弱的機會。當然,遠離易感染傳染病源,注意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是預防各種疾病發生的關鍵。同時,培養寶寶自身抵抗力,加強體質鍛煉,正本扶固,更是強身健體之本。

主要對小兒生長發育指標進行監測,包括身長、體重、頭圍、胸圍4項指標,還對小兒視聽、心理、智力發育進行篩查和諮詢,對小兒"四病"(佝僂病、營養性貧血、腹瀉、肺炎)進行防治宣教,指導父母對小兒生長發育進行監測,教給父母怎樣護理和餵養寶寶。發現某些小兒患了疾病,能及時給予治療。

⑶1~3歲幼兒健康檢查的內容

1~3歲的小兒正處於斷奶後時期,吃的食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的輔食變為主食,所以餵養不當易致小兒腹瀉,影響生長發育。查體的內容除繼續監測身高、體重、頭圍、胸圍4項指標外,應注意指導合理餵養及智力篩查,觀察小兒精細動作及大動作的發育是否正常。這時期小兒生活上逐漸獲得獨立性,活動範圍加大,但沒有安全感,易發生意外事故。

所以在此期查體時,兒科保健醫生往往指導父母如何避免孩子發生意外事故,例如:怎樣防燙傷、外傷,怎樣防小兒吃異物,怎樣防中毒、溺水等。

注意預防傳染性疾病

要針對寶寶生長時期的不同特點,適時參加計畫免疫,並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多曬太陽,適當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D,這樣能夠促進寶寶免疫系統成熟,減少寶寶患病可能。

⑴注意防止病從口入

嬰幼兒抵抗能力弱,機體防禦機制容易出現問題,預防各種傳染性疾病的最主要措施是防止病從口入。腸道傳染病主要是病從口入,攝入食物中帶有不潔成分或細菌性痢疾等傳染源,病毒性肝炎的病毒,也主要是通過食物中帶污染物質傳染給病人。

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寄生蟲卵的傳播途徑也主要是通過攝取食物進入人體。因此,要注意培養寶寶良好的衛生習慣,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換衣服,勤洗澡,勤理髮;居室勤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養成定時大小便的良好生活習慣,都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⑵遠離病毒感染

冬春季節,氣候乾燥,灰塵多,是各種傳染病病毒活躍的季節,這種時候,要儘量少帶寶寶去人流稠密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機會。還要注意隨著季節變化,適時增減衣服,減少感冒,防止因感冒引起的身體抵禦疾病能力減弱的機會。當然,遠離易感染傳染病源,注意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是預防各種疾病發生的關鍵。同時,培養寶寶自身抵抗力,加強體質鍛煉,正本扶固,更是強身健體之本。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