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最不該說的話(中)

他打了你, 你怎麼不去打他

如今社會進入了競爭時代, 孩子的父母也與時俱進, 不再講究“溫良恭儉讓”了。 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 回家後不免向父母訴說一番, 有的父母就問:“他打你沒有?”

“打了。 ”

“他打了你, 你怎麼不去打他?”

父母把敢不敢與人對打看作孩子有沒有競爭意識了。 現實教育人們, 太老實了容易受人欺負, 就得以血還血, 以牙還牙, 反正不能吃虧!

照這樣的邏輯引申下去可就不妙了:別人打你, 你就打別人;別人不講理, 你敢不講理;別人偷你自行車, 你就偷別人自行車;別人腐敗, 你就腐敗……

Advertisiment

這是什麼樣的社會?這是什麼樣的未來?你就準備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你準備讓孩子變成一個“佔便宜沒夠、吃虧難愛”的人?

媽媽求求你了

教育學家克勞蒂婭認為:從小到大, 我們大多數人生活在有連續性的家庭中, 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會受到上一代的極大影響, 往往將父母用於我們身上的一套, 紋絲不動地用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獎懲便是一項傳統的工具。

先說懲。 傳統教育中講究“棍棒底下出孝子”, 這已被現代文明和公眾輿論所拋棄。 國家法律也不允許父母再打罵孩子。

再說獎。 現在父母一般用獎勵的辦法來教育孩子, 為了讓孩子安靜一會兒, 媽媽常說:“別說話, 一會兒給你買霜淇淋。 ”這種方法也許當時有效,

Advertisiment
用多了就會失靈。

其實孩子不需要賄賂, 不需要用交換的方式使自己變成一個好孩子。 從本性上講他們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 孩子的好行為產生於他們自己的意願。 孩子只有在自覺的情況下, 才能成為原則的遵守者。 紀律約束應當建立在相互尊重及合作的基礎上。 如果他們知道大人是尊重他們的, 他們就會接受大人的領導和指導。

最怕出現這樣一種局面:獎勵不管用, 懲罰不能使。 孩子識破了大人的一切動機, 軟硬不吃。 父母恐怕就只好說:“媽媽求你了!”

但是就連這句話也不能說, 因為說了這話就意味著父母繳械投降, 孩子會從內心裡更加蔑視你, 紀律約束的基礎就土崩瓦解了。

你滾吧, 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父母教育失敗,

Advertisiment
孩子離家出走的事件屢有發生。 許多情況下, 孩子是被父母的話逼出家門的。

衝突爆發時, 父母與子女雙方都擺出唇槍舌劍, 互不相讓。 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賴性強的特點, 動輒就用拋開不管一類話來恐嚇孩子, 發洩自己對孩子的不滿。 不少任性要強的孩子, 因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離家出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