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最讓孩子傷心的的行為有哪些


家就像是孩子黑夜裡的一盞啟明燈, 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愛護就是燈芯。 但是關於如何愛護孩子做好燈芯是一門藝術, 家長盡心盡力的做有一些不注意就會讓孩子傷心的源泉, 父母最讓孩子傷心的的行為有哪些?如何避免父母的愛變成孩子傷心的理由呢。

Advertisiment

父母最讓孩子傷心的的行為有哪些 

行為一、父母相互埋怨

生在這樣家庭的孩子, 自卑是最為普遍的心理特點, 最壞的情況則是讓他們走上歪路。 人生在世, 孰能無錯, 更何況年齡尚小的孩子, 他們在由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過程中, 需要用犯錯誤來獲得成長。

改正辦法:父母不要急著從對方身上找原因, 應該把焦點對準孩子, 就是要仔細想想孩子最近的所作所為, 分析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然後, 跟孩子好好談談, 旁敲側擊地問出他們的真實想法, 但千萬不要過分埋怨對方或自己。

Advertisiment

行為二、父母一唱白臉一唱紅臉

“父母對待孩子的立場分歧, 容易讓他們變得遇事就依賴別人, 喜歡逃避, 甚至養成回避性人格。 ”楊甫德說。 人從小就具有自我保護的本能, 懂得“趨利避害”。 當孩子犯了錯, 父母中一方責罰他們時, 孩子會本能地尋找庇護。 此時如果另一方站出來跟愛人“唱對臺戲”, 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懷。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形成慣性思維——總會有人來幫我, 即便我做錯了。 “可以想見, 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見了困難繞著走或者依賴別人, 辦了錯事也為自己開脫, 沒有責任感。 ”

改正辦法: 雖然彌合父母教養方式上的鴻溝不是件簡單的事, 但一點點的變化卻能讓家長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一, 在心理上突破“自以為是”的障礙,

Advertisiment
不妨放心地讓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 相信對方跟自己一樣, 都是有道理的。

其二, 如果短時間無法統一意見, 那麼也別當著孩子公然對抗。 在對方教訓孩子時, 你可以出去轉轉, 等到夫妻獨處時, 再跟愛人爭論也不遲。

其三, 如果實在無法達成一致, 可以共同學習教育子女的知識, 借“權威”調整兩個人的認知, 進而改變不當的行為。

行為三、父母溺愛

一味地溺愛輕則讓孩子缺乏主見、不善與人溝通、沒有能力應對危機, 重則導致孩子放縱無度。

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心裡想什麼就會做什麼, 他們往往只顧滿足自我欲望, 而不懂得遵守規則。 比如父母對孩子上幼稚園獨佔玩具的行為不加以約束, 就會讓孩子在一次次得逞後,

Advertisiment
體會到自己可以為所欲為, 今後就極可能變得橫行霸道、肆無忌憚。

改正辦法:要想讓溺愛型父母有所改變, 其實沒那麼容易, 楊甫德表示, 能提醒父母的就是“不要感情用事”。 家長要試著“狠”下心, 拒絕幾次孩子的過分要求, 並對其不當行為進行責罰, 讓孩子和家長都形成“獎懲分明”的習慣。

行為四、管教一緊一松, 孩子易走極端

很多人都認為嚴厲教養不好, 其實, 父母時緊時鬆的方式更是弊端重重。 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家長對孩子嚴加管教是會起到正面效果的, 能夠説明他們學會遵守既定規則, 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人, 而一緊一松,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孩子人格缺陷。

改正辦法:父母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Advertisiment
家長在外面受了刺激, 可以在回家前找個合適的途徑進行排解, 如果父母心情正不好, 孩子還惹是生非, 那麼教育時要對事不對人, 別傷孩子自尊, 而是教他們為錯誤承擔責任家長動輒相互埋怨

希望我們的父母在看完上述的文章介紹完之後, 切忌上面介紹的幾個種類的教育方式, 這樣對於是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