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去了一次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 住在當地一位朋友家。 朋友的兒子5歲, 長得高高大大, 看起來像個大男孩。
有天晚上, 朋友在院子裡舉辦聚會。 他兒子準備了個故事, 故事很長, 他精心背誦了兩天, 自以為精熟。 可是, 登上講臺, 故事講到一半, 後面情節卻全忘記了。 沒人起哄, 大家都靜靜地看著他。 我想他一定會感到緊張, 可能會跑下臺去, 這種尷尬的情形會在他心中形成陰影, 從此對這種抛頭露面的事極力拒絕……誰知, 他竟神色自若地說:“對不起, 我忘詞了, 現在重新開始。 ”聚會結束後, 我以為朋友一定會找他談談,
Advertisiment
讓我更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在另一次去郊遊的路上。
那天, 朋友全家陪我騎自行車郊遊。 雖然孩子小, 朋友還是為他準備了一輛小型自行車。 一路上, 我們有說有笑, 欣賞著沿途的風光, 十分輕鬆閒適。
忽然, 朋友的兒子在身後叫起來:“請等我一下!”我回頭一看, 原來他的自行車鏈條掉了。 我想過去幫忙。 朋友拉住我, 指著路邊的一株樹向我介紹起來。 我急著說:“快去幫幫孩子吧。 ”他卻不以為然, 認為他只是要求停一下, 並沒有請求幫助。
我邊應付著和朋友聊天邊注意孩子的舉動。
Advertisiment
我不禁大歎比利時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獨立意識。 在國內, 孩子遇到這種情況, 可能早已哭著向家長求助了。 “自主能力和獨立意識不是天生的。 ”朋友笑著解釋說, “要讓孩子具備自主能力, 家長就應該讓他瞭解常識。 ”朋友的話匣子打開了。 他說, 開聚會時, 孩子不但與社會進行交流, 還會學許多常識:表演常識、準備工作中的常識、禮節常識, 甚至酒瓶應該怎樣打開這類常識。
“有機會, 你可以到他們幼稚園去看看, 會瞭解更多。 ”朋友說。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 我真的去了那所幼稚園。 到那裡我才發現, 那裡和國內幼稚園完全不同,
Advertisiment
如果在國內, 家長們早就抗議了:孩子至少應該認點字, 背點加減口訣什麼的為入學做準備, 關心那麼多國際大事幹什麼?但比利時幼稚園和家長們恰恰就這點達成了共識, 就像園長所說的那樣:文化知識, 可以入學後再學, 隨時隨地學, 但常識卻影響著我們生活的細枝末節。 孩子的學前教育, 就是讓他學會應用常識, 使他能夠學會應付日常生活, 並學會感知生活中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