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有話說心裡先轉三圈

生活中, 很多忙碌的父母缺乏和孩子溝通的時間和耐心, 要說的話通常來不及細想就脫口而出, 完全不考慮自己所說的話, 會不會誤導孩子, 或傷害孩子的心靈。 還有部分父母以為孩子小、不懂事, 就忽視自己說話的內容, 殊不知, 說者無心, 聽者有意, 孩子很可能會因為你一句無心的話, 改變自己的看法, 甚至是價值觀。

Advertisiment

如果魚知道何時該閉上它的大嘴巴, 它就不會被魚鉤抓住了。 聰明的父母都很重視自己說話的內容, 因為他們知道, 慎言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更重要的是, 在孩子心中, 父母的形象非常“高大”, 所以父母無心的一句話孩子通常會有心地記在心裡;父母的想法和感受, 很多時候也都能影響孩子對自己、他人和現實生活的感受。 父母如果能把要說的話在心中轉三圈再說出來, 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效果也會更好。

1、開口前先想後果

Advertisiment

如果家長在開口前, 沒有經過考慮就直接說出口, 很容易產生一些偏離本心的後果, 不僅起不到教育效果, 而且也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因此, 要懂得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任, 不要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等說出去了再開始後悔。

2、開口前先捫心自問

家長在不確定自己所說的話當不當講時, 可以先在心裡問一下自己:我這樣說孩子能聽嗎?說這樣的話會傷害孩子嗎?這些話重要嗎?如果你對自己的話沒有百分之百的肯定, 還是暫時不要說出來。

3、開口前先打“草稿”

父母在說話前, 特別是在敘述一件複雜的事或者駁斥某種論調, 或者表達自己的觀點前, 必須先在腦子裡打一遍“草稿”, 梳理一下思路, 這樣會大大提高言語的邏輯性,

Advertisiment
有助於孩子理解。

4、開口前先理出重點

家長可以對那些可長可短的話題, 做一遍整理。 盡可能做到言簡意賅, 發人深省。 在說話前先分輕重主次, 理出重點, 只有對問題有獨到的見解, 觀點鮮明, 中心突出, 層次清楚, 你的話才能扣人心弦, 讓孩子心悅誠服。

5、開口前先考慮行動效應

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的, 所以父母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會牽涉到方方面面的關係, 從而產生正負大小各異的效應、回饋。 因此, 父母說話前就要先考慮到行動的正效應或負效應, 以避免言外之意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創傷。

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 想收也收不回來, 有時傷害既已造成, 就很難再撫平,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造成傷害或者遺憾。 許多時候,

Advertisiment
父母說話時, 最好能有一個思考、過濾的過程, 三思而後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