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有遠見 孩子才不會“傷仲永”

相信您也聽過傷仲永的故事, 說的是一個小時候天資聰穎的孩子, 長大後卻“泯然眾人矣”。 為什麼小時候極其聰明的孩子, 長大之後成就平平?我們都知道聰明的孩子學習能力快、記憶力強, 可舉一反三, 但有時父母親會迷失在這樣的掌聲當中, 以為聰明的孩子可以做知識的生產者, 而不只是知識的複製者或消費者。 傷仲永的父母也許就是其中之一。 那麼如何讓聰明孩子在後天中發展得更好呢?國外教育研究者有下列的建議:

Advertisiment

尋找孩子的能力性向

不知道自己能力興趣的孩子, 很可能成為低成就的資優兒。 因此在學習初期, 需要許多試探性的活動, 或許每一個領域都接觸一點, 但並不需學得很精深, 因為這些探索是在説明他們認識自己的能力, 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而不是爸媽、老師要他們學什麼。 例如, 帶孩子參觀不同的博物館, 提供他語文、數理、音樂藝術等多樣化的書籍刊物,
Advertisiment
作為學習的材料。 在這樣的經驗當中, 不只擴充孩子的學習機會, 以後當他們需要時, 也會比較知道要去哪些地方尋求資料。

訓練孩子的創造能力

知識的生產, 需要以傑出的創造思考能力為基礎。 爸媽應該讓孩子在小組或團體學習的過程中發展創造思考、問題解決能力, 以及使用文字語言溝通的能力, 並且讓他們懂得分辨事物的價值。 此外, 爸媽要教導他們進一步的學習研究方法, 有效率地收集資料、記錄心得筆記、分類整理、歸納結論, 能將新發現與人分享討論。

培養孩子的探究能力

已經具備創造能力的孩子, 可以嘗試針對特別有興趣的主題進行小研究, 如果可以,

Advertisiment
不妨請老師安排同學組成小組, 給予深入指導, 如果孩子收集資料的過程或是思考問題的方向有不足之處, 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和智慧引導、提醒他, 讓他能夠自己尋求解決方法。 一開始不能做的很好沒關係, 能力是需要時間累積的。 最後, 雖然是針對孩子有興趣的題目, 還是可能因為遇到困難而想放棄, 爸媽需要培養孩子的專注與毅力, 幫助他肯定自己現階段成就, 化成繼續努力的動力!

如果能循序漸進地以這三方面的訓練, 加上您的愛心, 就可讓孩子在無邊際的學海找到航行的方向, 甚至成為熟練的舵手。 激發孩子研究與創造的能力, 才能讓孩子的潛能充分發揮;希望“傷仲永”的悲劇不會發生在你家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