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期望高易讓孩子“被動攻擊”

父母期望高易讓孩子“被動攻擊”

小勇的案例, 是很典型的“被動攻擊”。 他從不主動對父母表達不滿。 那麼, 他意識上就一切都聽父母的。 父母讓他好好學習, 他就好好學習;父母要他明白他們一切都是為了他好, 於是他對父母說, 他是多麼愛他們, 多麼理解他們的苦心。

但是, 在父母最在乎的成績上卻出了問題, 而每次看到大考成績後的那絲快感, 洩露了小勇的秘密:他的潛意識不想考好。

小勇這樣做, 刺中了作為教師的父母的軟肋, 讓他們憤怒甚至感到羞恥, 而這正是這個“乖孩子”潛意識深處的目的。

Advertisiment
他用這種方式, 被動地對父母進行了攻擊。

這種案例很多。 如果父母以道德自居, 那麼孩子就可能會變成一個沒有控制能力的“壞孩子”, 莫名其妙地做一些壞事, 被人發現就痛哭流泣, 但一轉身就又忍不住做“壞事”去了。 一些有偷盜癖的孩子, 他們家裡很有錢, 父母給他們的錢也很充足, 同時父母也很講道德, 但他們就是常忍不住去偷同學一些很不起眼的財物。 而很多名醫生的孩子, 父母是什麼方面的專家, 他們就偏偏得那方面的疾病。

“這些家長常常覺得, 自己最驕傲的地方讓孩子給嘲弄了, 他們為此而感到很深的羞恥, 這恰恰是孩子的潛意識希望達到的目標。 ”曾奇峰說。

他說, 這些案例中的孩子, 他們的父母有三個共同點:第一,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控制欲望非常高, 他們生怕孩子遇到任何挫折, 於是希望盡可能完美地安排孩子的一切;第二, 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第三, 他們不允許孩子表達對父母的不滿, 他們認為, 孩子最好的優點就是“聽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