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極易出現下面十個誤區:
1、過度安排:相信你的周遭, 一定有許多行程排得比你還滿的孩子。 但許多研究都發現, 被過度安排的小孩, 最后都容易喪失對生活的熱情、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特朗特別提醒父母,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 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象力充分的發揮。
每天至少空出一段時間, 什么都不要安排, 讓生活有點不可預期的樂趣。
2、過度照顧:現在許多小孩一生下來,
Advertisiment
許多父母要求孩子去看書, 自己卻在看電視。 要求小孩要有禮貌, 自己卻一天到晚對孩子破口大罵。 當父母言行不一的時候, 會失去孩子對父母的尊敬, 甚至引起對父母的反感。
如果希望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就該盡量陪著他讀書,
Advertisiment
「現代父母的悲哀是把對孩子的投資全都放在功課成績上, 」臺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包崇敏指出現代家長最大的迷思。 游干桂提醒父母, 學校只能給畢業證書, 卻不能給就職保證書。 父母除了在乎外在的分數、學歷、學校之外, 對于孩子內在的智慧、美德、快不快樂、健不健康等等, 更需要關心。
5、用【買】來滿足孩子:自從社會走向極度消費之后, 父母想要滿足孩子, 只要掏出口袋里的錢, 就能買到各式各樣的東西, 從買玩具、買課程、買故事書到買一個個廣告中許諾給孩子的美好未來,
Advertisiment
曾經在醫院負責輔導工作的教育學者游干桂發現, 許多被送進精神病院的孩子, 往往是父母造成的, 他們被父母的要求與渴望逼的喘不過氣, 最后只好宣布放棄。
游干桂認為父母應該給孩子一條活路, 也給孩子一條退路, 如果孩子沒有辦法考上第一志愿, 他也還有一條退路, 退一步海闊天空也不一定。
7、害怕輸在起跑點:「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是許多父母的信念。
Advertisiment
政大教育系教授王鍾和鼓勵父母與其整天掛念著孩子未來有沒有競爭力, 不如從自我成長、自我突破的角度來引導孩子, 這比強調要孩子贏過別人、打敗別人更重要。
8、負面的言語太多:如果你有機會把你和孩子對話錄音下來, 你可以分析一下, 你會不會在言談中不斷地出現負面的語匯, 例如:「你不要…」「你不可以…」「為什么你都不聽我的話…」「你今天在學校有沒有闖禍…」。
Advertisiment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諮商研究所所長柯志恩發現, 許多親子間的緊張關系, 來自于父母把孩子當作自己愿望的投射, 每天把全副心血都投注在孩子身上, 把孩子當作自己的事業來「經營」像是「透過孩子活出自己」。 柯志恩提醒,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別把他當作是自己的「事業」來經營, 父母自己也應該活出自己獨立的生活,否則一旦子女不領情,父母就會產生很多怨憎。
10、忘了享受做父母的樂趣:孩子快不快樂,其實是評量父母最好的指標。孩子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做父母除了要盡責,也別忘了享受孩子帶給你點點滴滴的幸福與滿足,要能經營親子間的快樂時光,做父母其實很快樂。
父母自己也應該活出自己獨立的生活,否則一旦子女不領情,父母就會產生很多怨憎。 10、忘了享受做父母的樂趣:孩子快不快樂,其實是評量父母最好的指標。孩子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做父母除了要盡責,也別忘了享受孩子帶給你點點滴滴的幸福與滿足,要能經營親子間的快樂時光,做父母其實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