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吃飯, 女兒在飯桌上吃飯很好。 夾菜積極、吃飯努力, 朋友都說好。 媽媽很高興, 享受著朋友的讚美, 也看到女兒看她。 可是, 突然孩子卻拿起碗、菜, 在桌上玩起“過家家”。
媽媽趕緊制止, 女兒就叫, 媽媽更慌了……最後, 為了不影響大家吃飯, 媽媽只好將女兒強制叫到餐館走道上。 朋友們在餐廳包間裡都聽到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 又都跑出來安慰……事後, 媽媽問女兒, 為什麼這樣不乖?女兒說:你以前都在別人面前說我頑皮的, 你今天沒有說我頑皮, 我就要做頑皮的樣子, 大家才知道我頑皮呀。
Advertisiment
是的。 後來瞭解到, 外婆也是管教極嚴的人, 媽媽從小在詳細的計畫中長大。 女兒是在外婆和媽媽管教中長大。 媽媽說:“小時候對女兒已經很寬鬆了, 基本上‘任由發展’。 ”原來她的“任由發展”, 是教育以“表揚”為主, 孩子很在乎媽媽的表揚。 這個媽媽有個朋友的孩子, 嬌寵、任性, 她怕女兒也成那個樣子。
因此媽媽常常將孩子“引導”到媽媽放心的方向, 因此形成了孩子依賴媽媽的表揚, 才有了之前的故事。 想起小時候, 農村人放養雞, 晚上都要將雞趕往雞舍, 提防黃鼠狼。 趕雞的過程, 只打開一個雞窩門, 其他方向都封閉, 一人、二人或者幾個人, 將雞趕向雞窩門, 雞看到只有一個門, 自然就往那個門走, 於是養雞人都很快就可以將門堵住,
Advertisiment
細想想, 現在的父母, 教育孩子不就像趕雞嗎?只不過是, 雞每向雞窩門靠近一步, 就給聲讚美, 有的會在雞窩門上掛個雞喜歡的誘餌, 有的乾脆就用鞭子、棍棒、吆喝、威脅, 將雞往雞窩趕而已, 然後將雞窩改個好聽的名字, 做些粉刷、裝修, 放架鋼琴、佈置個舞臺, 給雞窩做些廣告, 叫雞舍、雞別墅、雞學校、雞興趣班、雞提高班、雞外語興趣小組、雞一對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