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小的心靈幾乎都是由父母所塑造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這毋庸置疑。 但是所謂因材施教, 我們塑造孩子的同時也必須根據孩子的特點來進行。 但是實際上,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家長並不多, 不少父母雖然懷著熱情, 但是最終還是因為缺乏對孩子童心的領悟能力而喪失了機會。
合理的期望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 誰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所成就?但是, 期望如果脫離孩子本身的心理發展水準和承受能力, 一律要求他們成“龍”成“鳳”, 不但不切合實際, 而且還會使他們的正常心理嚴重受挫。
Advertisiment
充分的理解
孩子有孩子自己獨特的心理, 他們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 例如他們熱衷於遊戲, 不管父母認可不認可, 遊戲總是他們的主導活動。 即使是在入學以後, 他們也不會離開遊戲活動。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遊戲橫加阻攔, 以為孩子越玩心越野, 試圖束縛其手腳, 那麼到頭來只能造成對孩子童年的剝奪。 當然對孩子的遊戲進行引導和安排是必要的。
Advertisiment
適度的母愛
母愛對於孩子的心理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離開了熾熱的母愛, 父母和孩子之間感情的紐帶就會斷裂, 就會形成日後難以填補的心理空間。 但是母愛必須適度。 失度的母愛只能是溺愛, 溺愛的結果勢必導致孩子真正自我的喪失, 這樣的孩子在長時期裡只能生活在“借來”的自我身上, 日後必定是無能的、脆弱的、難以立足於社會的。
靈敏的感受
對孩子童心的理解力不能局限于考慮孩子是怎麼想的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