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糾正孩子口吃的六大方法

面對已經患上了口吃的孩子, 爸爸媽媽要仔細分析, 瞭解他們口吃的成因, 對症下藥, 這樣才能逐漸地幫助孩子糾正這一不良習慣。

慢慢說話

要告訴孩子在開口說第一句話時要先想好, 然後慢慢說出來;如果發第一個字的聲不口吃, 後面的話也就能說得流暢。

消除緊張

孩子一緊張說話便會結結巴巴, 易形成口吃。 爸爸媽媽不要在生人面前勉強孩子說話, 如強迫孩子打招呼等, 以免造成孩子的緊張, 進而形成口吃, 此外爸爸媽媽跟孩子說話時要慢條斯理, 不要太快太突然, 否則也容易形成孩子緊張。

Advertisiment

不要模仿

有的孩子說話很流利, 但由於模仿別人口吃, 而形成了自己的口吃。 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口吃後, 可以暫停讓孩子學話, 把注意力轉移到遊戲活動來, 如串珠、拼圖、搭積木等動手操作而少語言交流的活動。 這樣就會淡化口吃的影響, 讓孩子在心平氣和時不知不覺說出流利的句子來。 一般過了兩歲後, 孩子說話流暢了便不易形成口吃。

多些耐心

一旦孩子出現口吃的現象, 爸爸媽媽先不要急於指責, 不要緊張, 當作沒聽見, 不要任意打斷或糾正, 而應耐心地聽孩子講完。 在與孩子會話時, 速度應儘量放慢, 使用的句子、詞彙力求簡單, 要用平靜、溫和、慈祥的口吻, 讓孩子沒有任何壓力。

穩定情緒

口吃的孩子大多是“急性子”,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平時要教孩子遇事冷靜, 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吐字清楚, 避免模仿口吃患者。 說話激動時, 應等孩子情緒穩定後再說話。

不要嘲笑

爸爸媽媽在孩子出現口吃的現象時, 千萬不要嘲笑、譏諷, 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導致其對語言有一種恐懼感, 變得不再愛說話了。 還有一個極端就是, 當孩子出現口吃時, 爸媽跟著一起笑, 這對孩子來說, 可能會是一種變相鼓勵, 反而會強化孩子出現口吃的症狀。

在孩子的模仿過程中, 爸媽必須幫孩子把好關, 學會辨別好壞, 一旦發現有不良言行時, 就要在還沒形成習慣時立刻予以制止, 不能事後再說。 在制止時, 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幫孩子忘記自己要模仿的言行。

Advertisiment
要有充足的耐心, 讓孩子和諧、舒緩的氛圍中逐漸改掉這一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