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老師都需培養孩子努力思考的習慣

大腦活動和運用習慣的培養, 與注意力培養所用的手段完全相同。 可以通過訓練孩子辛勤學習, 來提高他們大腦反應的速度。 教師本人應該機警敏捷, 要求孩子快速地回答、敏捷地思考、迅速地完成作業。

烏龜比兔子跑得慢, 所以必須對烏龜加以訓練, 每天速度提高一點, 一直堅持朝著敏銳的理解力和快速的行為努力, 這對於我們達到目標有極大的説明。 還有專心, 必須避免孩子陷入消極的情緒狀態之中。 如“哦, 我真是討厭算術”, 或者“我真討厭歷史”, 必須激發他們的熱情, 讓他們懂得, 他們的前景非常美妙,

Advertisiment
而且廣闊。 這樣他們就會為了自己的前景, 持久地、不知疲倦地、專心地持續下去, 而且還能保持注意力和努力不會時冷時熱或者逐漸消退。

心理學家懂得, 大腦的活動有不同的名稱, 也被劃分為不同的運動。 從教育角度來講, 我們可以稱之為思維, 這是相當準確的。 但是, 我所說的思維, 是表示頭腦中真正有意識的努力, 而不是那些不經努力的胡思亂想。

為了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孩子們所有的課程或多或少都存在某種程度難以承受的訓練。 課程的編排要科學, 首先是對智力要求更高的課程, 最後是較為機械的練習的課程, 那些令人愉悅的對想像力進行訓練的課程, 應排在理智的推理之後。 還需說一點,

Advertisiment
孩子的課本為了培養滑稽愚蠢的東西, 卻犧牲了更好的東西, 這的確令人惋惜。

孩子和父母都習慣于顛倒教育的過程。 常常是孩子問“為什麼”, 父母來回答, 把這認為是孩子思維的證明。 這是思維的一些輕微的表露, 也是頭腦思維最淺層、最輕微的努力。 正確的應該讓父母問“為什麼”, 孩子去努力地回答。 當孩子在腦袋中地思考幾遍問題之後, 父母最後告訴他原因, 這樣才是正確的做法, 還能讓孩子記住答案。

父母們還可以借助散步的時間, 提出一些比較複雜的問題讓孩子去思考, 比如“為什麼樹葉飄在水上, 小石頭卻沉入水中”, 類似的問題, 等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