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怎麼這樣?”“寶寶的行為怎麼這麼氣人?”……面對孩子表現出的一些不可思議甚至是不可理喻的語言和行為, 家長們往往一臉挫敗, 無以應對, 想不通也弄不明白孩子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 孩子的行為和語言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無論是好的習慣還是壞習慣, 都會在他們身上得到完全複製, 所以作為家長, 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
父母要做好寶寶的第一個榜樣孩子從一周歲左右, 就會主動地去模仿父母的動作和語言。 父母從這個時候開始, 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盡可能為孩子做一個好楷模。
Advertisiment
我們在欣喜孩子學習和模仿能力的同時, 也應該看到模仿也是一把雙刃劍, 也會起到不好的效果, 比如孩子看到大人抽煙, 觀察手是如何在嘴前往復的, 他或許會用一塊積木代替香煙來模仿你, 也可能拿起煙捲模仿大人的動作, 因此父母的言談舉止以及品質格外重要。 言談、舉止不僅是內容, 而且說話的語調、情緒, 都會影響孩童的心智發展。
學會引導而不是強行說“不”遇到不好的習慣, 不好的行為, 家長們往往因為緊張孩子而當面呵斥或是強行命令孩子不要這樣做,
Advertisiment
3歲以前, “不可以”、“不行”, 這些話是沒有太大作用的。 當孩子模仿不好的人和事時, 家長一味地說“不”起不到效果, 要學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不讓寶寶做的事情, 最好不要強行制止, 而是應該用其他的事來替換, 引導孩子遠離, 或導引他到更好玩、更有趣的事情上。
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家長可以讓孩子學學和模仿汽車和特種車輛的喇叭和報警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