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要傾聽孩子說內心的感覺

氣極了的父母, 往往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對孩子破口大駡。 如果情緒失控的父母試著冷靜下來, 問問孩子的感覺, 或許你會發現孩子其實也是情有可原的。

吳女士和兒子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無論在何時何地, 都可以找到很好的交談話題, 兩人常常是談笑風生, 無拘無束。 在周圍人羡慕的目光中, 可以感覺到他們被吳女士母子之間毫無阻隔的歡樂所感染。 可是人們也很好奇, 到底吳女士是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 讓孩子主動向她敞開心扉的?

一天, 兒子放學回家後若無其事地說:“今天下午上語文課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我睡著了。 ”上課居然睡覺?!說真的, 聽到這樣的話父母的頭都會大了。 吳女士怕自己的表情出賣了自己的情緒而影響到孩子繼續說下去的欲望, 就背過臉去偷偷做了一個深呼吸, 並使勁兒在腦子裡重複一個句子:“事情已經發生了, 即使我生氣也是無濟於事的!”然後鎮靜地問他:“老師沒批評你嗎?”兒子輕鬆地回答:“沒有呀, 我趴著睡一下又抬起頭來看看老師, 老師不知道我睡著了, 沒人叫我, 後來就醒了。 ”兒子的放鬆讓吳女士可以繼續從問話中得到事情真相:“老師講的課, 你聽到了?”兒子回答:“是啊!全部都聽到了, 我跟著老師讀了, 又寫下要做的功課, 一個都沒少!”但其實, 兒子的學習和作業效果並不像他所說的那樣,
Advertisiment
做作業時兒子被題目難住了。 吳女士問兒子:“你的功課這麼難做, 是不是因為睡覺漏掉一點兒沒聽到的關係呢?”兒子懊喪地回答:“是啊!我以為全部聽到了呢, 原來還是沒有聽齊啊!我以後上課一定不睡覺了!”

知道孩子做錯事後, 大人仍要控制情緒、冷靜處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此時如果大人的情緒失控就意味著談話的中斷。 孩子都不喜歡讓大人失望, 如果我們過分地表現出失望和擔憂, 反而會造成以後孩子只報喜不報憂的嚴重後果。 孩子的訴說都奔著大人能幫他解決問題並理解他心情為目的去的, 如果大人不但不能為孩子設身處地地著想, 不能為孩子分憂, 還對孩子的所作所為大肆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指責呵斥,

Advertisiment
孩子還可能再對大人說出自己的秘密嗎?

“阿姨, 小傑今天摔我的鉛筆盒。 ”

“阿姨, 小傑今天打了我。 ”

當方女士在校門口接兒子時, 不到一會兒工夫, 來她這兒告狀的小朋友不斷, 都是關於小傑的。

“小傑, 怎麼回事?”方女士有點兒生氣, 語氣也加重了。

“阿姨, 小傑今天還是值日生呢, 還打人。 ”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訴說著自己的委屈, 再看小傑站在那裡, 一聲不響, 頭擰得硬硬的, 眼睛還狠狠地盯著告狀的小朋友。

看著他這樣子, 方女士真想開口狠狠地批評他幾句, 但轉念一想, 出現問題肯定有原因, 自己不能只聽告狀方的, 還應該聽聽被告的說法。 於是方女士對兒子說:“小傑, 媽媽相信你是個懂事的孩子, 發生這樣的事肯定是有原因的,

Advertisiment
你能講講為什麼打人嗎?”聽了方女士的話, 小傑那恨恨的樣子也就放鬆了許多。 “下課鈴響了, 我叫他們把課外書放回圖書角, 他們不聽。 等到就快上課了, 他們還不放, 我才動手的。 ”

事後, 方女士很慶倖剛才自己忍住了怒火, 如果自己不問青紅皂白將小傑批評一番, 那在孩子的心目中將會留下不公正的印象, 自己也難以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如果孩子覺得你是一位善意的聆聽者, 他們會向你吐露藏在內心深處的秘密, 自然而然地尋求你的幫助。 最重要的是, 傾聽時你要有耐心, 沉得住氣, 讓你的孩子把他們心煩的事一股腦兒地都說出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