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懲罰孩子無辜的小過錯往往是白費功夫, 為了毫無影響的舉動折磨他們。 父母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卻讓孩子無地自容。
有一幅漫畫, 講的是父子倆的故事。 孩子拿著得了兩分的成績單回家, 父親氣得火冒三丈, 拿起雞毛撣子要打孩子。 孩子嚇得急忙跑去把門窗都關緊了, 這才主動跪在父親面前, 等待著挨打。 漫畫的題目是:孩子大了。
孩子大了, 要面子了。 有些父母卻只管顯示自己的威風, 讓孩子面子掃地, 如當著老師的面責怪孩子, 當著孩子朋友的面教訓孩子, 當著同事的面批評孩子。 父母這樣做,
Advertisiment
有個老師讓學生寫命題作文, 寫自己煩惱的事。 全班競有一半學生的作文內容寫的都是父母傷他們面子的事。 一個九歲的孩子在作文中寫道:
爸爸, 你的脾氣我受下了。 你老當著別人的面說我學習成績不好, 說我沒出息。 爸爸, 你每次說這些話時, 我心都碎了。 請你不要當著人面罵我, 我自尊心強, 你的話好像刀子~樣刺在我心上。 每次你說我、罵我之後, 我都會悄悄哭~場。 我時常被你罵得無臉見人, 上課我總低著頭, 放學我走小路回家…
父母儘管出於”為孩子好”的願望, 在言談舉止中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無足輕重的位置上。 在孩子看來, 這是一種“侮辱”行為, 孩子們無力反抗, 他們知道, 當著人面跟大人頂嘴會傷大人的面子。
Advertisiment
有個母親在一間不隔音的房子裡大聲斥駡女兒, 女兒央求媽媽:。 小聲點, 小聲點!”母親以為懲罰女兒的好時機到了, 故意用更大的聲音說:“你就知道要面子, 我就不給你面子, 就要大聲說。 ”母親憤怒傷人的言辭傾吐完畢, 女兒卻因此得了憂鬱症, 呆在家裡一言不發, 雙眼流露出對母親的怨恨。
父母總覺得自己有教訓孩子的權力, 並不失時機地亂用。 他們以老賣老, 認為自己永遠正確, 錯誤總是孩子的。 他們訓斥孩子既不考慮環境, 又怒不擇言:“你這麼笨, 要是我早就跳黃河了!”“你怎麼笨得像頭豬似的?”“我看你糟糕透了, 完蛋了, 不可救藥了,
Advertisiment
有些父母喜歡對外人嘮叨, 總是當著人面數落孩子, 或者為討別人歡喜去讚揚人家的孩子, 而把自己的孩子說得一無是處。 此刻, 他們溫和的嘮叼聲在孩子聽來就像利劍穿心一樣。
孩子們在父母傷他們面子後, 一般會這麼做:
——偷偷哭一場。
——把心裡話寫在一張小紙條上, 用這種辦法安慰自己。
——寫日記, 但不讓父母看見。
——找有相同經歷的同伴談談。
——跑出家門。
——牢記父母親傷害他們的言行。
顯然, 孩子一點不認為他們錯了, 心裡充滿了對父母的不滿。 粗心的父母只顧自己痛快,
Advertisiment
●孩子最害怕的不是棍棒、拳腳, 而是失去面子, 失去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