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要合理的給寶寶補給營養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 胎兒出生前後乃至生後短時間內的營養狀況與胎兒多年後是否出現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等關係密切。 為此, 希望能夠引起父母們的足夠重視, 從而在若干年後讓現階段出生的新生兒遠離上述疾病。

那麼, 在新生兒的營養狀況和成年後患病情況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呢?為什麼會有這種聯繫?有哪些可以儘量保護新生兒的措施呢?

高不成低不就的新生兒體重 提起新生兒體重, 以往人們普遍認為新生兒的體重是否正常, 只會對他們嬰幼兒時期產生一些影響,

Advertisiment
然而國外學者經過多年的跟蹤研究後發現, 影響遠不止於此。 在若干年後回顧分析那些出生體重偏高或偏低的人群, 結果讓人吃驚不小——新生兒的體重“高不成低不就”。

寶寶補充營養需有個度

那麼, 如何維持胎兒的合理營養新生兒的營養的最佳狀況呢?

既然孕期胎兒的營養狀態對於新生兒日後的生活有這麼多影響, 那麼怎樣做最合理呢?關於這個問題, 楊教授首先強調, 新生兒體重是否合理, 需要考慮綜合因素。 例如, 女嬰比男嬰的體重相對輕但脂肪含量較多;體型較小的母親可能分娩出體型較小的嬰兒, 而非生長受限所致。

具體來說, 孕早期的營養狀況與胎兒膽固醇的代謝密切相關;孕中晚期營養缺乏對後代的糖代謝影響較大;孕婦攝入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是影響後代血壓情況的重要因素,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在孕晚期;在妊18周時, 孕婦脂肪攝入量與胎兒大小呈正相關, 胎兒大小的最重要決定因素是孕婦對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如綠葉蔬菜、水果和牛奶的攝入, 以及葉酸和維生素c的含量。

最後, 胎兒出生的大小是孕期營養的一個衡量指標, 大規模研究發現, 孕期體重增長11.5kg, 胎兒出生體重在3100~3600g時, 母、兒發生併發症的危險性最低, 而孕前母親的體重指數越高, 懷孕期間體重增長應該越少。 因此, 在孕期要注意合理飲食, 保持正常體重增長。 另外, 相對正常孩子, 低出生體重的兒童在2歲後更要避免成為小胖墩。

小編總結:凡事都應有個度,

Advertisiment
在給寶寶補充充足的營養方面上也是需要秉持這一原則, 否則, 物極必反, 營養過剩反而會導致寶寶生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