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要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

有一定自身修養的父母都有健康的興趣愛好, 用以提高生活的情趣和品質, 如集郵、養花、養魚、下棋、欣賞世界名曲、寫字作畫、打球等, 從而引導孩子參加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塑造孩子美的心靈。 孩子的興趣愛好, 來源於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能強制, 而應因勢利導, 促進發展。 有條件的家庭, 可根據孩子的興趣傾向, 陪送孩子參加藝術或體育專項訓練班, 使孩子學有所長。 孩子喜歡參加的活動, 就鼓勵他堅持下去, 從中還可培養孩子的韌勁和耐力, 但是千萬不要逼孩子參加他不感興趣的活動,

Advertisiment
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有的父母看到別人的孩子學什麼, 自己就跟著學什麼, 不考慮這門專業是否符合孩子的特性。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 作為父母, 應該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在這個閃光點上加以正確引導, 才能讓孩子發揮特長, 如魚得水;否則, 只能適得其反。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 每一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在完成學校的課業之餘, 都在為自己的孩子選擇特長班, 面對紛至遝來的各種興趣培訓班, 究竟該為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專業, 相信這是每位父母都遇到過的問題。 我就自身的體會談一點看法。

首先, 不能盲從。 有的父母看到別人的孩子學什麼,

Advertisiment
自己就跟著學什麼, 不考慮這門專業是否符合孩子的特性。 我認為還是應該“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 作為父母, 應該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在這個閃光點上加以正確引導, 才能讓孩子發揮特長, 如魚得水;否則, 只能適得其反, 父母也會否定孩子, 老拿自己孩子的弱項和別的孩子的強項比, 比來比去, 就認為孩子確實不如別人, 從而對孩子產生失望、抱怨的情緒, 因而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 會破壞孩子學習的興趣, 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每個孩子的思維方式、興趣愛好以及遺傳因素等都各不相同, 如果我們強求一致, 追求整齊劃一, 那麼就沒有千差萬別、姹紫嫣紅、五彩繽紛的世界了。
Advertisiment

其次, 別把父母的喜好, 當成孩子的興趣。 我們這一代人, 小時候受條件限制, 有些願望沒能得到實現, 所以在為孩子選擇專業的時候, 往往希望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未遂的心願。 但是別忘了一點:孩子不是我們的翻版, 他們身上有他們獨特的潛質。 孩子雖然沒有絕對的判斷能力, 但是如果父母仔細觀察, 會發現他們肯定對某一方面有所傾向。 我在為孩子選擇特長的時候, 也曾經走入這個誤區。 我自己很喜歡聽古典音樂, 特別是古箏, 喜歡那種婉轉幽怨的曲調, 所以我想讓孩子學習古箏, 也覺得這個比較適合女孩子, 但當我開始薰陶她的時候, 孩子剛聽了一會就對我說:“媽媽, 我不喜歡聽古箏, 節奏太舒緩了”。

Advertisiment
聽到孩子這樣說, 我知道勉強不來, 我不應該把我個人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 我喜歡的東西並不適合她。 但我發現她樂感很強, 身體協調能力也不錯, 所以我給她選擇了舞蹈, 事實證明, 我的選擇是對的, 她自己也很感興趣, 兩個月後, 我的女兒就在舞蹈班裡脫穎而出, 我慶倖當初沒有強迫她學古箏。

第三就是不要貪多, 應該專而精。 有的父母既讓孩子學舞蹈, 又讓孩子學畫畫, 又讓孩子學珠心算。 做為父母的也可以說:“不管他們學的怎麼樣, 反正都讓他們學了, 我們已經盡心了, 長大了別怪我們就行。 ”對於這種說法, 我是不敢苟同的, 這樣雖然各個專業都有所涉獵, 但大多都是蜻蜓點水、囫圇吞棗, 沒有一個能真正掌握,

Advertisiment
起不到讓孩子發揮特長的作用, 反而會讓孩子變的浮躁。 興趣愛好廣泛固然是件好事, 但物極必反, 我們的孩子畢竟還是幼兒, 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 他們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無拘無束的, 不能把過多的重負壓在孩子身上, 既然學, 就應該把孩子的潛質挖掘出來, 讓孩子的天分得到充分發揮, 追求完美, 力求做到極至。

這僅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也可能有些片面, 就當作是“抛磚引玉”吧, 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和父母朋友們共同切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