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自身修養的父母都有健康的興趣愛好, 用以提高生活的情趣和品質, 如集郵、養花、養魚、下棋、欣賞世界名曲、寫字作畫、打球等, 從而引導孩子參加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塑造孩子美的心靈。 孩子的興趣愛好, 來源於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能強制, 而應因勢利導, 促進發展。 有條件的家庭, 可根據孩子的興趣傾向, 陪送孩子參加藝術或體育專項訓練班, 使孩子學有所長。 孩子喜歡參加的活動, 就鼓勵他堅持下去, 從中還可培養孩子的韌勁和耐力, 但是千萬不要逼孩子參加他不感興趣的活動,
Advertisiment
有的父母看到別人的孩子學什麼, 自己就跟著學什麼, 不考慮這門專業是否符合孩子的特性。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 作為父母, 應該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在這個閃光點上加以正確引導, 才能讓孩子發揮特長, 如魚得水;否則, 只能適得其反。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 每一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在完成學校的課業之餘, 都在為自己的孩子選擇特長班, 面對紛至遝來的各種興趣培訓班, 究竟該為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專業, 相信這是每位父母都遇到過的問題。 我就自身的體會談一點看法。
首先, 不能盲從。 有的父母看到別人的孩子學什麼,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其次, 別把父母的喜好, 當成孩子的興趣。 我們這一代人, 小時候受條件限制, 有些願望沒能得到實現, 所以在為孩子選擇專業的時候, 往往希望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未遂的心願。 但是別忘了一點:孩子不是我們的翻版, 他們身上有他們獨特的潛質。 孩子雖然沒有絕對的判斷能力, 但是如果父母仔細觀察, 會發現他們肯定對某一方面有所傾向。 我在為孩子選擇特長的時候, 也曾經走入這個誤區。 我自己很喜歡聽古典音樂, 特別是古箏, 喜歡那種婉轉幽怨的曲調, 所以我想讓孩子學習古箏, 也覺得這個比較適合女孩子, 但當我開始薰陶她的時候, 孩子剛聽了一會就對我說:“媽媽, 我不喜歡聽古箏, 節奏太舒緩了”。
Advertisiment
第三就是不要貪多, 應該專而精。 有的父母既讓孩子學舞蹈, 又讓孩子學畫畫, 又讓孩子學珠心算。 做為父母的也可以說:“不管他們學的怎麼樣, 反正都讓他們學了, 我們已經盡心了, 長大了別怪我們就行。 ”對於這種說法, 我是不敢苟同的, 這樣雖然各個專業都有所涉獵, 但大多都是蜻蜓點水、囫圇吞棗, 沒有一個能真正掌握,
Advertisiment
這僅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也可能有些片面, 就當作是“抛磚引玉”吧, 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和父母朋友們共同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