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要真正走入孩子心裡

在樂樂媽的組織帶領下, 22個孩子又一次聚在德克士, 此次的主題是DIY水果沙拉。 從自我介紹到互動遊戲, 他們在一起度過了一個愉快的週末。 一個家庭一個寶貝, 常常能在週末或節日看到這樣結伴而行的家庭。 孩子不要孤獨, 孩子需要夥伴, 3歲以前, 孩子情緒、情感發展的關鍵期, 父母們該給他們怎樣的一個同伴環境?

寶貝聚會

現場22個孩子被分成兩個隊, 開心隊和快樂隊, 自我介紹和才藝展示的時候, 孩子們都非常積極、踴躍。 互動遊戲是看媽媽和寶寶的默契度, 之後, 孩子們排隊各自取出喜歡的水果和沙拉醬,

Advertisiment
分享成績。

家長聲音:

游游媽:4歲2個月的游游是個獨生子, 經常會帶著他和不同的小夥伴們一起玩, 家長交流的同時, 也擴大了他的交際圈。

初初媽:她3歲4個月了, 帶她出來是讓她多感受集體的氣氛。

恬恬媽:恬恬4歲2個月了, 起初她對集體活動並不感興趣, 我們希望她多和其他夥伴接觸。 每次聚會結束後會和她分享, 現在, 她特別喜歡這樣的活動。

父母陪伴VS寶貝聚會

孩子的孤獨感與生俱來, 他又有比成人更敏感的感受, 給他安全感是父母們該做的。 0~3歲的孩子, 父母的陪伴是消除孤獨的方法。 儘管有爺爺奶奶等家人在身旁, 但仍代替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對安全感的建立, 這也是孩子孤獨感的根源。 因此, 特別是3歲之前,

Advertisiment
父母應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時光。

另外, 父母除了陪伴之外, 還要學會沉靜下來, 真正走入孩子的內心。

幫他尋找同伴環境

1。 學會放手。 社區、公園, 有時處處可找到同伴環境, 但其中父母的行為模式很重要。 如果家長過度防範和保護孩子, 反倒制約了孩子內心真正融入這個環境和世界。 這時的孩子只有自己的感受, 而且感覺會更強烈。 孩子的適應力是原本就有的能力, “善意”的保護會“剝奪”他的投入, 因此, 家長要學會放手, 充分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特別是對3~6歲的孩子, 更要懂得放手。

2。 同伴無齡化。 為孩子找同伴是同齡的好, 還是找大朋友或是小朋友好呢?在同伴環境中, 年齡不是重要的, 旁邊大人的引領方式和引領方向才是重要的。

Advertisiment

3。 聚會有主題。 聚會除了大人間的聚會外, 還應有個主題, 若同伴環境是可預知的, 可以提前規劃、設定遊戲, 讓孩子無論在語言還是行為上都能得到影響和收穫, 從而使聚會更有意義。 如果同伴環境是無法預知的, 家長就要適時放手了。 如果孩子與孩子間發生了爭執, 可讓孩子自己面對這一刻, 並學會處理的方法。

4。 家長參與原則。 帶孩子進入同伴環境的家長, 聚會時, 要對孩子實行無壓力、無批評、無過錯原則。 如果孩子出現過錯, 家長也不要過度批評, 應用第一人稱的方式陳述和表達自己的觀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