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某個孩子一出生就被狼叼走了, 與狼一起生活, 那個孩子以後就會像狼一樣用嗥叫的方式進行交流, 不可能學會人的正常語言。 如果不能在適當的時期, 用適合的語言來刺激, 那麼, 天生的學習語言的能力就沒有發展的機會。
道德發展也是如此, 孩子不能在合適的時期得到教育和體驗,
Advertisiment
道德發展也是有階段性的
受美國教育影響很大的科爾伯格將人類的道德發展大致分為三個水準, 分別是前習俗水準、習俗水準、後習俗水準, 每個水準又分為兩個階段。 這裡的習俗是指一個社會的法律和規則。
“前習俗水準”換句話說就是前道德性水準。 第一階段中判別善惡的標準就是是否受懲罰。 在這個階段,
Advertisiment
比“前習俗水準”高一級的是“習俗水準”, 這是遵守別人規律的時期。 這時孩子會按照自己所在集體的標準行事。 具體地說, 第三階段是“好孩子”取向, 認為不受別人非難的行為是正確的。 第四階段是以社會秩序為取向, 遵守法律和規則。
Advertisiment
“後習俗水準”顧名思義就是超越“習俗水準”狀態。 從這時開始, 就是自律性道德占主導地位。 第五階段的人會認為法律是為人而定的;反過來, 為了人也可以修改法律。 舉個例子, 為了救一個人的命去偷藥, 處在這個階段的人就會認為這種行為是可以寬恕的。 第六階段以普通的倫理原則為準則, 換句話說, 不是以法律和習俗為主, 而是將重點放在人類生命的尊嚴上, 按照自己的道德標準來行事。
按照科爾伯格的理論, 10歲之前的孩子表現的道德發展屬於“前習俗水準”的第一到第二階段。 這個時期的孩子如果沒有受到父母和老師的限制, 沒有人教會他們分辨是非, 那麼他們什麼行為都做得出來, 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再大一點, 進入第二階段時, 就會經常說“為什麼姐姐可以, 我卻不行”, 或“為什麼只給哥哥”之類的話, 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 無休止地要求公平。 他們把道德當作滿足自己欲求的手段。
如果這時, 父母不理會別人的目光, 放任孩子, 滿足他想要的一切, 那會怎樣?我在前面提到過, 道德也和語言一樣, 沒有接受一定的刺激和鍛煉是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的。 特別是處於第一、二階段的孩子, 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訓練, 就會無視基本的法律秩序, 長大後就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沒有人性的行為。
道德發展階段你知多少?
我們比較熟悉的《伊索語言》中“小偷和他的母親”,
Advertisiment
雖然是非常簡單的童話, 卻真實地反映了父母在培養孩子道德方面具有多麼大的作用。 父母要不斷地教育孩子分辨是非, 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行為, 什麼樣的行為是錯誤的。 只有這樣, 孩子才能夠自己分辨是非, 成長為按照自己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信念來行事的人。
假如我的孩子沒有道德智慧
威廉戈汀的小說《蠅王》就描述了沒有道德智慧的孩子的殘忍行為。故事是從25名英國少年為了躲避核戰爭,乘飛機離開但中途墜毀,在無人島上著陸開始的。少年們為了求得援助,點火並制定規則。他們以其中最大的12歲的拉爾夫為領袖,在無人島上等待救援。開始的時候秩序還很好,但是後來25個人就分成了兩派,一個是以拉爾夫為首的代表理智和文明的一派,另一個是以傑克為首的代表野性與原始的一派。拉爾夫想要繼續維持秩序,並想盡一切辦法離開小島。而以傑克為首的反對勢力開始攻擊拉爾夫,傑克也開始殺人。所有的秩序都被破壞,人類的野蠻性暴露無遺,小島瞬間變成了地獄,所幸這時孩子們被趕來的海軍救出。
小說的最後,孩子們揮槍向拉爾夫沖來,試圖將拉爾夫抓住給野獸做祭品。拉爾夫害怕了,向沙壩跑去。這時身著白色軍服的海軍軍官出現在他的面前,拉爾夫和追趕他的孩子們都流下了眼淚。回到社會的安全網中,孩子們才意識到自己的殘忍,大哭了起來。
這部小說講述了5?12歲的青少年在無人島上漂流的故事,自出版以來,給所有讀者很大的震撼:天真的孩子們居然表現出可怕的權力欲與野蠻的暴力性。沒有道德的孩子處於危急狀況時,就會為了自己捨棄社會的規範,失去人性。
所以我強調,對於孩子來說,道德是最重要的。因此,父母要致力於培養孩子的道德智慧,自己也要做好榜樣。
那麼,孩子的道德智慧該如何開發呢?下面我就具體為大家說明,針對各年齡段的孩子,父母應該做哪些事。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因為道德智慧是無法用年齡作為比例的。孩子的道德智慧與自己的經驗和能力,以及父母的影響有關,隨著這些後天因素的不同會產生很大差異;而且道德智慧只有在前一階段得到發展後,才可能進入下一階段。
小編總結:道德智慧是伴隨著孩子的終生,比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重要。道德需要一定的時期,父母應通過分階段教育孩子。每個時期都對應著相應的道德教育。應循序漸進,讓孩子學會每一個階段。在生長期父母進行的道德教育可以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克服一切困難,把握人生正確的方向。
(兼職編輯:駱麗華)
假如我的孩子沒有道德智慧
威廉戈汀的小說《蠅王》就描述了沒有道德智慧的孩子的殘忍行為。故事是從25名英國少年為了躲避核戰爭,乘飛機離開但中途墜毀,在無人島上著陸開始的。少年們為了求得援助,點火並制定規則。他們以其中最大的12歲的拉爾夫為領袖,在無人島上等待救援。開始的時候秩序還很好,但是後來25個人就分成了兩派,一個是以拉爾夫為首的代表理智和文明的一派,另一個是以傑克為首的代表野性與原始的一派。拉爾夫想要繼續維持秩序,並想盡一切辦法離開小島。而以傑克為首的反對勢力開始攻擊拉爾夫,傑克也開始殺人。所有的秩序都被破壞,人類的野蠻性暴露無遺,小島瞬間變成了地獄,所幸這時孩子們被趕來的海軍救出。
小說的最後,孩子們揮槍向拉爾夫沖來,試圖將拉爾夫抓住給野獸做祭品。拉爾夫害怕了,向沙壩跑去。這時身著白色軍服的海軍軍官出現在他的面前,拉爾夫和追趕他的孩子們都流下了眼淚。回到社會的安全網中,孩子們才意識到自己的殘忍,大哭了起來。
這部小說講述了5?12歲的青少年在無人島上漂流的故事,自出版以來,給所有讀者很大的震撼:天真的孩子們居然表現出可怕的權力欲與野蠻的暴力性。沒有道德的孩子處於危急狀況時,就會為了自己捨棄社會的規範,失去人性。
所以我強調,對於孩子來說,道德是最重要的。因此,父母要致力於培養孩子的道德智慧,自己也要做好榜樣。
那麼,孩子的道德智慧該如何開發呢?下面我就具體為大家說明,針對各年齡段的孩子,父母應該做哪些事。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因為道德智慧是無法用年齡作為比例的。孩子的道德智慧與自己的經驗和能力,以及父母的影響有關,隨著這些後天因素的不同會產生很大差異;而且道德智慧只有在前一階段得到發展後,才可能進入下一階段。
小編總結:道德智慧是伴隨著孩子的終生,比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重要。道德需要一定的時期,父母應通過分階段教育孩子。每個時期都對應著相應的道德教育。應循序漸進,讓孩子學會每一個階段。在生長期父母進行的道德教育可以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克服一切困難,把握人生正確的方向。
(兼職編輯:駱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