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問她五歲的兒子:“假如媽媽和你一起出去玩, 我們口渴了, 一時找不到水喝, 而你的小書包裡恰巧有兩個蘋果, 那麼你會怎麼做呢?”兒子小嘴一張, 奶聲奶氣地說:“我會把每個蘋果都咬一口……”雖然兒子的年紀尚小, 不諳世事, 但母親對於這樣的回答, 心裡多少有點兒失落, 不禁生氣地打斷孩子:“別說了!小摳門兒, 媽媽白疼你了!”
看著媽媽凶巴巴的表情, 兒子害怕得“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其實, 這位性急的母親如果聽了兒子後面的話, 就會很高興了, 因為兒子想說的正是“把咬過的兩個蘋果都給媽媽吃”。
Advertisiment
生活中, 絕大多數年輕父母對孩子在生活上十分關愛, 可真正將孩子作為有人格尊嚴的人看待的父母並不多。 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有什麼問題, 向父母訴說時, 父母稍不如意就打斷孩子的話, 輕則斥責, 重則打罵, 孩子只能將話咽回去。 孩子說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 他們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裡, 做父母的就很難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 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就會無的放矢, 無所適從。 孩子的說話權得不到父母的尊重,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與父母產生對抗情緒, 以致雙方相互不信任, 溝通困難。 一份調查顯示:80%的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和家庭有關, 特別是與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和交流溝通方式不當有關。
父母不讓孩子把話說完,
Advertisiment
孩子是一塊沒有被污染過的璞玉, 他們是否成器, 關鍵要看父母如何去雕琢。 他們雖然年紀小, 但他們也有獨立的人格尊嚴, 也有認知世界的獨特視角, 更有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自由。 父母應耐心地讓孩子把話說完, 孩子說得有理, 應該讚賞;孩子說得不合理, 可以進一步交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