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不需要的100個誤導之“不良暗示”
小明媽媽告訴心理醫生:“我在生小明的時候不太順利, 醫生不僅給他吸了氧, 還告訴我孩子以後可能會出現智力問題。 他今年九歲了, 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樣, 先天不足, 腦子不正常, 學習上有困難, 成績位於班裡的後十名。 我真擔心他會有智力低下的問題。 ”媽媽越說越激動, “我已經帶他看了七八家醫院, 也做了很多檢查, 就是沒查出什麼毛病。 他主要是腦子有問題, 是我生他的時候落下的病根兒。 ”媽媽反復強調。
當醫生將目光轉向了小明, 小明不假思索地說:“我的腦子有問題,
Advertisiment
經過測定, 小明的智力水準正常, 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問題。 之所以會出現學習等不好的情況, 完全是因為小明的媽媽給了小明過多的不良暗示。 小明則在學習上沒有付出太多的努力, 反而以自己的腦子不好為藉口, 在學習上比較懶惰, 成績不好當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心理研究表明, 每個人在生活中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 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 有的則是消極的。 而一些比較敏感、脆弱、獨立性不強的人, 譬如婦女和兒童, 就比較容易接受暗示。
Advertisiment
因此, 作為父母和老師, 對於兒童的正常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兒童的思維能力和心理的健康和發展起到促進或限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