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該如何應對孩子的攻擊性

樂樂的幼稚園老師向樂樂媽反映樂樂好幾次在幼稚園打其他的小朋友。 樂樂媽很生氣, 大聲斥責兒子不該這麼對待朋友, 可是樂樂不認錯, 為此媽媽感到又生氣又無奈。 帶樂樂去金寶貝上課的時候, 樂樂媽向金寶貝的老師反映兒子有這種攻擊性行為。 Mandy卻認為, 這可能的確不是樂樂的錯。 她問樂樂, 你為什麼要打那個小朋友呢。 樂樂回答:“因為我喜歡他。 ”

Mandy告訴樂樂媽, 其實很多被指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 如果你去詢問他為什麼要打對方, 他的回答往往是“我喜歡他。 ”或者期望通過這種行為吸引對方的注意。

Advertisiment
之所以會出現這些行為, 是因為他們缺乏交往技巧, 卻又強烈地想要與小夥伴交流所致。 如果父母處理不當, 沒有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 或者他們持續通過這樣的行為獲益, 這些原本沒有惡意的行為就會延續下去。 通常情況下, 我們都可以正面去理解他們的行為, 在這個基礎上給他們一些引導, 如教會他們說“你好”和“謝謝”, 以幫助他們學會用更恰當的方式與小夥伴交往。

有些家長像樂樂媽那樣慣于用暴力懲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結果孩子也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其他兒童, 表現出攻擊行為。 也有的家長只要孩子做錯事, 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打他一頓。 孩子挨打以後, 容易產生抵觸情緒。 這種情緒一旦“轉稼”到別的人身上,

Advertisiment
就易找別人出氣, 逐漸形成攻擊行為。 還有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說:“如果有人欺侮你, 你要狠狠地揍他。 ”在大人的縱容下, 孩子容易發生攻擊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