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該如何管教孩子改掉任性的壞習慣

“孩子難管, 父母難做”已成為當今的又一個時代病。 許多家長抱怨孩子太任性, 挑吃挑穿, 稍不稱心, 就發脾氣, 又哭又鬧, 不達目的, 誓不甘休, 弄得家長束手無策。 遇到這種情況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想讓孩子不任性耍賴, 父母首先遇事講道理, 為孩子做出文明、禮貌榜樣。 其次, 要創造一個和諧, 協調的家庭氣氛, 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環境薰陶下, 逐步改掉身上的壞習慣。 遇到孩子有任性耍賴表現, 家長要態度堅決地加以制止, 絕不因其哭鬧而放棄原則、改變要求。

當孩子耍賴發脾氣而又不聽勸阻時,

Advertisiment
家長可採取暫時的“冷淡”而不去理睬他。 此時“無情”勝有情, 待孩子情緒稍加平息後, 即指出他這樣做有什麼不好, 應該怎麼做, 耐心地講道理, 對他的不合理要求毫不妥協, 讓步。 講道理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可以寓道理於一個小故事中, 讓孩子受到啟發, 知道對錯;可以通過對比兩個孩子的行為, 態度, 讓被教育的孩子知道好孩子應該怎樣做, 相信這種平行教育的效果是會很有效的;也可以通過簡單的分析, 幫助幼兒瞭解任性的危害, 懂得凡事要講道理。 總之, 家長要不失時機地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家長對孩子提出的每一個要求, 盡可能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 讓他們感到爸爸媽媽是愛他的, 只有講道理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Advertisiment
相信孩子會聽從父母的要求, 逐步明白如何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 在阻止孩子任性耍賴的行為時, 父母必須注意既不讓孩子隨心所欲, 也不能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這是很重要的。 例如, 孩子在親朋好友面前耍賴, 這時就得講究點方式, 冷靜處理, 先想辦法使孩子情緒遷移, 事後再進一步幫助教育, 這樣效果會比較好。

為了改變孩子任性的壞習慣, 教育的一貫性是很重要, 可以對孩子經常性的行為做一個規定, 如:作息時間, 訪友作客時的禮貌要求, 不發脾氣, 不挑穿揀食, 文明舉止等, 在執行中, 要積極運用鼓勵的方法加以肯定, 激勵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家長之間的一致性也挺重要,

Advertisiment
如果一個嚴, 一個寬, 哪怕極細微的分歧, 也會給教育孩子帶來難以克服的障礙。 只要家長意見要求統一, 教育協調, 孩子任性耍賴的不良習慣會改變的。 這樣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也會越來越好, 家庭也會更和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