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該如何針對孩子年齡進行理財教育

父母對孩子的理財教育, 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比如首先需要教孩子認識錢幣, 知道錢幣的大小, 明白錢幣可以用來購買東西, 才能讓孩子拿著錢去買東西。

親子理財個案

妮妮今年4歲, 能夠認識錢幣的大小了。 媽媽有一次做飯脫不開身, 就給孩子十元錢, 讓她到商店買一瓶醬油回來。 這是妮妮第一次買東西, 她十分高興地接過錢去了商店, 但去了很長時間還沒有回來。 妮妮的媽媽等得著急, 就到商店去找孩子。 還沒到地方她就看到妮妮正吃著棒棒糖往回走, 手裡卻沒有醬油。

妮妮的媽媽急忙迎上去,

Advertisiment
問孩子買的醬油呢, 妮妮這才恍然大悟地往回跑, 原來買好的醬油忘在了商店裡。 妮妮的媽媽跟著孩子從商店拿回醬油, 就問妮妮剩下的錢呢, 妮妮說自己都買了吃的。 此時, 妮妮的媽媽才意識到現在讓孩子獨立消費還為時太早, 才出現今天這樣的情況。

理財教育專家分析

父母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是一個長遠且系統的工程, 需要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階段不間斷地進行, 並且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父母必須根據孩子的年齡來進行理財教育, 既不能像妮妮的媽媽那樣讓孩子過早獨立消費, 也不能忽視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理財教育效果, 孩子的理財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教育專家針對孩子各個年齡階段的不同特點,

Advertisiment
提出最適合孩子各個年齡階段的理財教育目標:父母可以教三歲的孩子認識各種紙幣和硬幣;在孩子四歲時, 父母可以帶著孩子買一些小東西;五歲的孩子父母可以單獨讓其進行小件商品的交易, 並告訴孩子金錢是通過勞動所獲。

孩子到了六歲, 自己的零花錢增多, 父母可以讓孩子開始學著攢錢;七歲的孩子父母就要教孩子看不同商品的價格標籤, 來確認自己是否有購買能力;孩子八歲, 父母應該讓他們靠自己的勞動賺取部分零花錢, 並知道錢多了可以存在銀行。

九歲的孩子要學會計畫花錢, 而且買商品要學會討價還價;十歲的孩子要教會他節約花錢, 以備不時之需;十一歲的孩子要知道商品打折的概念,

Advertisiment
並要學會正確評判商業廣告;十二歲的孩子要明白金錢的來之不易, 懂得節約, 知道珍惜;孩子十二歲之後, 就可以適當讓孩子參與成人的理財活動。

父母應該這樣做

方法一:理財教育需要與孩子的年齡相互結合

孩子各個年齡階段都有一些共同的發展趨勢, 教育專家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給出了不同的理財目標, 父母要參考著這些目標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既不能讓剛認識錢的三歲孩子拿錢買東西, 也不能等孩子八歲了才教孩子認識錢幣, 如果理財教育與孩子年齡沒有結合好, 就不利於孩子理財能力的提高。

方法二:理財教育需要對孩子進行因材施教

父母對孩子的理財教育要因材施教,

Advertisiment
因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 存在著發育程度有所不同、對理財的敏感度不一樣等因素, 所以對父母理財教育的接受程度也會有所差別。 因此, 父母在參考別人成功的理財經驗與目標的同時, 也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個體因素因材施教, 這樣才會收到理想的理財教育效果。

方法三:理財教育需要考慮孩子的知識儲備

父母對孩子的理財教育, 還需要考慮到孩子的知識儲備。 比如教孩子認識錢的大小之前, 需要先教孩子識字認數, 這樣孩子認識錢幣上面的數位, 就會很容易知道哪一張鈔票是大還是小, 這樣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才會取得明顯效果。

方法四:理財教育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孩子的理財教育, 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制訂不同的理財目標, 但同時要參考孩子的知識儲備, 個體因素等進行循序漸進地施教, 才會收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