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當“窮養”少攀比
“從來紈絝少偉男”,從發展心理學角度講, 過多的物質享受可能導致男孩出現攀比心理, 物質需求的無限度滿足會讓男孩缺乏堅強的意志和男子漢的擔當。 因此, 男孩最好“窮養”, 不要事事以孩子為中心, 搞特殊待遇, 這樣才能避免把孩子養成追求物質享受、奢侈浪費、不懂愛, 也不懂感恩的紈絝子弟。
“窮養”不代表不給孩子買好吃的、好玩的或漂亮衣服, 更不能克扣孩子的正常需要, 否則可能會把男孩養得缺乏自信和智慧。 “窮養”的內涵是, 不要不顧自身經濟狀況, 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
Advertisiment
2、學會放手促獨立
男孩比女孩更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 旅美教育專家黃全愈在《怎樣培養後勁十足的孩子》中說:“最理想的狀態是家長本身不墨守成規, 家庭內部有支持創新、鼓勵創新的氛圍。 如果家長沒有創新精神, 也應凡事想得開, 心胸寬廣, 不過分管束孩子。 ”因此, 家長不妨多給男孩獨立空間, 學會放手。
放手教育不是讓孩子放任自流、不聞不問, 而需要父母在放手的同時抓好孩子的生活教育,
Advertisiment
3、挫折教育變堅強
一項大型調查顯示, 70%的未婚女性覺得男友“性格軟弱”、“沒有擔當”, 稱他們為“奶嘴男”。 這主要因為父母喜歡用愛把孩子包裹起來, 幫他安排好一切, 使男孩變得柔弱、拒絕成長, 受一點委屈和打擊就回避、退讓或放棄, 即“蛋殼心理”。
家長可以適度給男孩一些挫折教育, 讓“生雞蛋”經過蒸煮, 內心變得堅強。 其一, 可要求男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照料一盆花, 每天澆水, 定期施肥,
Advertisiment
4、言傳身教靠父親
研究發現, 每天與父親接觸不少於2小時的男孩, 和那些一周與父親接觸不到6小時的男孩比, 人際關係更融洽, 更具有進取精神和男子漢氣概。
男孩的性別認同與父親的榜樣效應分不開。 幼兒期的男孩需要從對媽媽的依戀中走出來, 逐步接納爸爸和其他人。
Advertisiment
隨著成長, 父親越來越成為男孩的典範。 假如父親很少幫妻子做家務, 那男孩也會理所應當地不做家務。 因為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形成這樣的印象——做家務是女人的事情, 男人有權不去幫忙。 父親要適時言傳身教, 告訴孩子如何與人相處、人際交往要保持什麼樣的距離;明確規則, 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 讓男孩自己去把握行為的“度”。
5、探索好動別干涉
科學家發現, 男性荷爾蒙讓男孩動個不停, 喜歡探索。 在爸媽眼裡, 他們是整天煩躁不安、調皮搗蛋的臭小子。 男孩調皮搗蛋的背後卻意味著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