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該怎樣正確教育自己的孩子?

1, 不輕易對孩子下好或壞的結論

孩子頑皮、好動甚至做出“出格”的舉動, 大多為天性使然, 無所謂好、壞。 即使有一些不良行為, 往往也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或是對成人的簡單摹仿。 所以, 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的行為貼上“好”、“壞”的“標籤”, 人為地劃分“好孩子”、"壞孩子”之類的類別。 否則, 很容易使孩子自覺不自覺地趨同於劃定的類別, 限制了他們的心理自然地成長。

2, 不要貶低孩子的品質和能力

孩子有什麼不良行為或不符合父母要求的行為時, 只批評行為即可, 而不要貶低孩子的品質和能力, 如“你這個搗蛋鬼”“你真是條大懶蟲”“你怎麼這麼笨”。

Advertisiment
這些看似隨意的一句話, 實際上會對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造成很深的傷害。 當孩子做錯事或做不到時, 給孩子具體的指導, 告訴他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應該要怎樣做才能成功;當孩子做出不良行為時, 向孩子提出希望, 告訴他爸爸媽媽希望他怎麼樣。 這樣, 不僅批評的效果會好得多, 而且也給孩子的行為指明了方向。

3, 給孩子貼上積極的“標籤”

“標籤”也有好、壞之分, 主要是積極、正面與消極、負面的區別。 合理地運用積極的“標籤”, 能讓孩子向好的方向成長。

在與他人交談時, 父母要把身邊的小不點兒當成大人來看待, 用親切、充滿愛意的口氣談論孩子, 表揚、稱讚孩子。 不妨多提提他好的表現,

Advertisiment
還有父母對他的期望和讚美。 父母無意間說出的許多話, 會進入孩子的潛意識並儲存在記憶中。 在孩子的生長過程和成年生活中, 這種潛意識會不斷地支配他們的行為。

當然, 積極的表揚, 絕不僅僅是簡單地誇獎孩子:“你真聰明!”“你真能幹!”它應該是真實可信的, 沒有明顯的功利目的, 像空氣和水一樣自然地被孩子吸收, 成為孩子成長的營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