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輕易對孩子下好或壞的結論
孩子頑皮、好動甚至做出“出格”的舉動, 大多為天性使然, 無所謂好、壞。 即使有一些不良行為, 往往也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或是對成人的簡單摹仿。 所以, 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的行為貼上“好”、“壞”的“標籤”, 人為地劃分“好孩子”、"壞孩子”之類的類別。 否則, 很容易使孩子自覺不自覺地趨同於劃定的類別, 限制了他們的心理自然地成長。
2, 不要貶低孩子的品質和能力
孩子有什麼不良行為或不符合父母要求的行為時, 只批評行為即可, 而不要貶低孩子的品質和能力, 如“你這個搗蛋鬼”“你真是條大懶蟲”“你怎麼這麼笨”。
Advertisiment
3, 給孩子貼上積極的“標籤”
“標籤”也有好、壞之分, 主要是積極、正面與消極、負面的區別。 合理地運用積極的“標籤”, 能讓孩子向好的方向成長。
在與他人交談時, 父母要把身邊的小不點兒當成大人來看待, 用親切、充滿愛意的口氣談論孩子, 表揚、稱讚孩子。 不妨多提提他好的表現,
Advertisiment
當然, 積極的表揚, 絕不僅僅是簡單地誇獎孩子:“你真聰明!”“你真能幹!”它應該是真實可信的, 沒有明顯的功利目的, 像空氣和水一樣自然地被孩子吸收, 成為孩子成長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