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該走出撫育寶寶的誤區

在0~3歲寶寶的成長過程中, 常有些似是而非的說法, 會讓父母篤信無疑。 美國有關兒科專家經過多年研究認為, 有些說法是育兒的誤區, 並闡述了其真相, 還做了進一步解釋, 有助於父母走出誤區, 科學育兒。

誤區1:

眼睛離書近會近視

真相:這樣做本身不會影響孩子的視力, 但可能預示孩子已經得了近視。

釋疑:研究表明, 看書或看電視時離得太近並不會傷害孩子的視力,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看書時眼睛總是不由自主地貼近書本, 可能預示孩子已經患有近視, 需要及時帶他去醫院檢查視力。 如果證實視力無大礙,

Advertisiment
而近距離看書或看電視是孩子的喜好問題, 父母也就不必太緊張了。

誤區2:

出生時身高很重要

真相:出生時的身高和成年後

釋疑:事實上, 父母的身高才更多地決定孩子成年後的身高。 下面是一個預測孩子身高的公式:兒子身高=(56.699+0.419×父高+0.265×母高)±3釐米;女兒身高=(40.089+0.306×父高+0.431×母高)±3釐米

誤區3:

說話晚點沒有關係

真相:如果孩子在語言方面顯示出發育遲緩的跡象(如語言發展落後于實際年齡水準半年以上)就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請醫生診斷。

釋疑:父母要認識“能說話”和“能交流”之間的區別。 能夠清楚地發出音節和能夠自如地表達內心的想法是兩回事。 二者有任何落後傾向都要引起重視, 及早干預, 以有效判斷孩子是否患有孤獨症或有其他認知方面的障礙。

Advertisiment

誤區4:

寶寶無需使用繈褓

真相:如果包裹得舒適合適, 繈褓是一種非常溫和且有效的安撫寶寶的方式。

釋疑:被繈褓包裹的寶寶, 能感受到溫暖和安全, 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媽媽子宮裡。 需要注意的, 父母不要把繈褓包裹得過緊或過松。 具體操作還得請教有經驗的父輩們。

誤區5:

飽餐會使睡眠更實

真相:沒有證據表明睡前添加米糊或其他固體食物能對寶寶的睡眠有正面影響。

寶寶過敏是因遺傳

真相:遺傳是造成過敏體質的重要因素, 但並不是唯一的因素。

釋疑:遺傳自然會對過敏體質有一定的影響, 但不是說, 沒有過敏遺傳的人就不會過敏。 事實上, 父母從來沒有發生過敏而孩子出現過敏的也並不少見。

Advertisiment
所以, 在過敏的問題上, 並不完全由遺傳來決定的。

誤區7:

不拉臭臭就是便秘

真相:寶寶可能會每餐後就拉大便, 也有可能幾天都不排便, 這些都可能是正常的。

釋疑:在寶寶排便的問題上, 不少父母都認為一定要按照某個頻率才是正常的, 譬如一天或兩天一次, 一旦這個規律被打破, 父母們就會感到擔憂。 其實父母應該知道的是, 規律並不等於頻繁。 只要寶寶沒有感到排便困難, 且精神狀態良好, 就不需要特別擔心。

誤區8:

規律睡眠從小培育

真相:想要控制新生兒幾點睡覺或睡多少時間, 都是不可能的。

釋疑:新生兒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即使醒了也通常是因為餓了、尿了或者煩了。

Advertisiment
不少新手父母都試圖給新生寶寶建立一個有規律的時間表, 但當孩子太小的時候, 恐怕還是應該更多地遷就他的需求。

誤區9:

換紙尿褲後要撲粉

真相:無須給寶寶使用爽身粉。

釋疑:紙尿褲從發明到廣泛使用, 期間經歷了漫長的歷程。 如今紙尿褲的生產工藝已經很成熟了, 產品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寶寶皮膚的清爽乾燥。 而嬰兒爽身粉, 尤其是含有滑石成分的粉末, 很容易被寶寶不小心吸入。 因此, 換紙尿褲之前要用濕巾將寶寶的小屁屁擦乾淨後再在空氣中晾一會兒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