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物癖, 第一次正視這個詞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 期間, 蕾的女兒婷婷突然“哇”的哭起來, 原來是吃飯時她的“寶貝”被蕾拿開了。 被婷婷視為寶貝的不是什麼新奇玩具, 而是一個已經泛黃的白色小枕頭。 “睡覺抱著就算了, 吃飯也要抱著, 她連去幼稚園都非要把枕頭拿著!”蕾被女兒氣得直抱怨。 一時, 我們大夥兒勸媽的勸媽, 哄女兒的哄女兒, 不知誰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是不是有點戀物癖呀!”……這個只在一些電視劇裡聽過的詞居然被用到這個3歲大孩子身上, 終於, 蕾被我們的談論弄得不淡定, 決定要帶女兒看看醫生。
Advertisiment
不得不承認, 我和許多人一樣, 當媽以後變得玻璃心起來, 一見到其他孩子有個什麼病啊症的, 總想搞清楚個究竟, 生怕萬一自己寶寶也出現狀況而因為自己的無知而被忽視了。 之後幾天裡, 我時不時回憶提子平時的舉動, 想知道她是否也有“戀物”的傾向。 好在蕾的群發短信讓神經質的我恢復了正常, 我也客觀地認識了婷婷身上表現出的所謂“戀物癖”。
戀物行為不等於戀物癖婷婷對小枕頭的這種依戀行為, 其實是大多發生在6個月~3歲寶寶身上的一種戀物行為, 它並不同於我們平常理解的戀物癖, 戀物行為的源頭是寶寶在親子依戀中缺乏安全感。
Advertisiment
那是因為媽媽或其他照管人經常在身邊, 他們不需要替代性的安全物!我想婷婷總離不開小枕頭就是因為蕾平時忙於生意,
Advertisiment
雖說戀物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孩子的需要, 説明孩子穩定了情緒、讓孩子得到了安全和快樂,
Advertisiment
要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多的陪伴孩子, 減少其獨處的時間, 什麼生意、事業, 都是可以再打拼的, 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所以, 寶媽們, 在孩子需要時及時給予安撫, 滿足孩子的安全感和親子依戀吧, 畢竟沒有任何物品能代替來自媽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