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曾來言說, 有一次她上班快遲到, 孩子鬧著不要奶奶餵飯就要媽媽喂, 一開始她都細聲哄孩子, 但是孩子不聽, 還大哭大鬧, 生氣之下她對孩子哄了一句“你總是那麼不懂事”, 然後摔門離開。
![](/images/lazyload.gif)
Advertisiment
這位媽媽解釋, 自己並非脾氣暴躁之人, 也擔心發火會傷害孩子, 平日裡也盡可能忍耐孩子的任性行為。 只是在那一個瞬間對於孩子的不滿就突然膨脹, 心裡有一團火在燃燒。 然而, 這位媽媽在發完脾氣後, 她感到十分愧疚而自責, 覺得自己傷害了孩子。
【對孩子發火, 你並非壞父母】
現在的爸爸媽媽比起過去更願意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嚴, 他們學著小心翼翼地孩子相處, 學習克制自己的怒火, 當他們對孩子釋放怒火時, 則會感到愧疚和自責。
![](/images/lazyload.gif)
Advertisiment
不過, 人非聖賢, 對孩子發怒並非意味著你是一個壞父母, 不要過於自責。 如果你學會如何適當對孩子發怒, 你會發現這是孩子成長所必需的:
首先, 怒氣是人不可避免會產生的情緒。 每次對孩子發火後, 我們總會下決心不再生氣, 然而這種決心一點也沒用, 強行積壓憤怒, 可能最後會導致情緒失控。 或許一開始只是想指責孩子的錯誤, 最後會失去理智辱駡孩子。
Advertisiment
其次, 父母有權利生氣。 每一個精神健康的人都有生氣和憤怒的機會, 父母們當然也會有。 當孩子們的行為給你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困擾, 你當然有權利指出他的錯誤, 讓孩子意識到他的行為讓你不開心了。
最後, 從不發怒是輕視或溺愛。 孩子不會感激你從不會對他發脾氣, 因為他感覺不到你對他的重視。 其次, 如果他做錯事, 你也不發火, 這種縱容讓他難以學會分辨是非。
【怒氣決不能隨意發洩】
教育孩子, 需要適當來些發怒。 但這並非鼓勵爸媽們隨意對孩子們發怒, 發怒是一件需要成本的事情, 具有破壞力, 事後你必然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你可以用發怒說出你的真實想法, 但絕不能用把工作、或是其它人對你的怒火強加在孩子身上。
Advertisiment
![](/images/lazyload.gif)
同時, 要記住你的發怒只是要告訴孩子“我的忍耐力是有限的, 別再這樣下去”, 發怒要做到有教育意義。
所以發怒時, 千萬別做這些:
·發牢騷、翻舊賬:無論大人或孩子, 都討厭人翻舊賬, 這完全不能説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Advertisiment
·辱駡或者羞辱孩子:當父母說出“為什麼不學學xx, 他就不會像你這樣”、“為什麼總是那麼不乖”、“我為什麼要有這樣的孩子”……這些話會刺傷孩子的內心, 怒氣平息後你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修復你們的關係。
【發怒是一件有準備的事情】
你沒有聽錯, 對發怒是真的需要準備。 發怒的時候, 容易失去理智對孩子造成傷害, 在你平靜的時期就要對此做好準備了。 不掌握技巧, 你的發怒不僅毫無教育意義, 還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首先, 當你感覺情緒即將失控, 隨時會對孩子發怒, 可以試著去減輕其它負面情緒, 避免情緒疊加:
![](/images/lazyload.gif)
·深呼吸法:找個寧靜、無人騷擾的地方做深呼吸。做的時候使全身放鬆,意識放到雙肩,呼吸要均勻,每一次呼吸都要比上次再長一些。
·獨處調節情緒:有時候你的負能量並非取決於孩子做了什麼,而是你面臨了緊張的壓力。安排出一小段空暇時間,自己獨自出門放鬆心情。
另外,如果真的發怒,試著這樣跟孩子說話可能會讓你平息內心怒火,並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少說孩子,多說自己傷心的感受。當孩子屢屢為看電視而不去吃飯時,不要斥責孩子成了“電視蟲”,可以告訴他你有多傷心,辛苦做飯而沒有會願意去珍惜。事後孩子可能並不執著於你的怒氣,可能會更在意你的情緒。
·直接闡述事實會更有效果。孩子做出不好的事情,不用特地繞到孩子的品質身上,直接告訴他“房間的衣服被你翻出來了,地板全是衣服,衣櫃也亂糟糟的!”這樣他就明白自己做了什麼。
·發怒時,可以直接告訴他怎麼做。孩子有時丟三落四,做事隨意,總讓爸媽們收拾殘局,讓爸媽心理積壓了一股氣,發怒時直接給他一些解決建議,讓他知道爸媽生氣是因為他不夠認真解決事情。假設孩子總是把雨傘弄不見,發怒時可以說“我已經給你買了四把傘,為什麼不到去過的地方找找”?
·深呼吸法:找個寧靜、無人騷擾的地方做深呼吸。做的時候使全身放鬆,意識放到雙肩,呼吸要均勻,每一次呼吸都要比上次再長一些。
·獨處調節情緒:有時候你的負能量並非取決於孩子做了什麼,而是你面臨了緊張的壓力。安排出一小段空暇時間,自己獨自出門放鬆心情。
另外,如果真的發怒,試著這樣跟孩子說話可能會讓你平息內心怒火,並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少說孩子,多說自己傷心的感受。當孩子屢屢為看電視而不去吃飯時,不要斥責孩子成了“電視蟲”,可以告訴他你有多傷心,辛苦做飯而沒有會願意去珍惜。事後孩子可能並不執著於你的怒氣,可能會更在意你的情緒。
·直接闡述事實會更有效果。孩子做出不好的事情,不用特地繞到孩子的品質身上,直接告訴他“房間的衣服被你翻出來了,地板全是衣服,衣櫃也亂糟糟的!”這樣他就明白自己做了什麼。
·發怒時,可以直接告訴他怎麼做。孩子有時丟三落四,做事隨意,總讓爸媽們收拾殘局,讓爸媽心理積壓了一股氣,發怒時直接給他一些解決建議,讓他知道爸媽生氣是因為他不夠認真解決事情。假設孩子總是把雨傘弄不見,發怒時可以說“我已經給你買了四把傘,為什麼不到去過的地方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