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需要的是只會賺錢的孩子嗎

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往往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我曾讀過一篇《窮苦人家的孩子更容易患疾病》的報導。 文章裡說, 家庭收入較低階層的孩子比家庭收入較高階層的孩子患有多動症、哮喘等疾病的概率高出兩倍之多。 窮苦孩子由於飲食條件、生活壓力等因素, 很容易出現免疫力下降等不良狀況。 我真心希望“不能因出生於貧困家庭而使健康水準下降”的福祉原則, 能夠在我們的社會中堅持到底。

但另一方面, 我又產生了一種憂慮。 因為我感覺這篇報導好像是在強調在當今的社會中,

Advertisiment
只有用更多的金錢才能更好地養育孩子。 如果任何事物都要用金錢去衡量、來解決, 那只能說是社會的悲哀。 我也擔心媽媽們把賺大錢、買名車豪宅的目標灌輸給孩子們。

孩子並不是為了賺大錢而出生的。 有些孩子的感性思維非常發達, 有些孩子的學習非常優秀, 而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擁有很好的理解他人的能力, 如果這些具有不同特性的孩子們能相互幫助、相互支持著生活該有多好。 但實際情況是, 有錢有勢的人並不願意和沒錢沒勢的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所以媽媽們只能寄希望于讓孩子拼命地學習, 讀好的大學, 有好的工作, 賺更多的錢。

媽媽總是擔心子女以後不能過上好的生活, 因為現在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已經很少了。

Advertisiment
缺少同情心, 也不願意接受他人的幫助, 這該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啊?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在沒有他人説明的情況下獨立生活。 儘管如此, 人們還是對免費的幫助感到彆扭, 而自己也不大願意去幫助他人。

只有媽媽擺脫了金錢至上的想法才能改變現實, 才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真實內心去生活。 媽媽們為了把孩子培養成“掙大錢, 過好生活的人”, 讓孩子不停地上課外學習輔導班。 其實, 即便讓孩子上再多的輔導班、賺再多的錢, 孩子也不會過上開心的生活, 因為孩子已經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正常的人性。

韓國忠清道某村的小學老師因為向特定政黨繳納捐款而被罷免。 那位老師最後一天上課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學生們都沉浸在悲傷之中。 這位老師小時候家庭狀況非常困難, 經常因為難以交齊學費而被叫到教務室接受訓斥, 每天也都因為沒有多餘的錢交車費而只能徒步十幾裡路上下學。 正因為明白這種境遇的苦楚, 所以他積極地去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們。 只要聽說有需要幫助的人, 他總會慷慨解囊。 這次, 當他知道有個政黨提出了“免除學費”的教育政策, 就立刻捐出了支援金, 甚至都沒有考慮到此舉可能會帶來的嚴重後果。 離開學校之前, 他向學生囑咐道:“希望你們今後能盡心盡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

曾經有一個女孩來諮詢室求助, 她說自己是一個在父母的保護下, 從小到大沒過過苦日子、窮日子的女孩。

Advertisiment
父母從小就教育她沒必要浪費精力去幫助他人, 在不能掙到錢的事情上傾注時間和精力是不值得的。 長大後, 她看到過一些人致力於慈善事業, 很感動, 也想投身其中, 因此和父母產生了一些意見分歧。 或許這個女孩第一次意識到父母的想法並不一定都對。

有的人會認為只有擁有名牌產品, 才能代表身份高貴;只有衣著華麗, 才能被別人另眼相看;只有通過整容, 才能達到美麗的標準, 才能在結婚“市場”中成為“人氣商品”而被賣到“好顧客”手中。 可是現在這個女孩卻已經領悟到自己的喜惡並不是靠擁有金錢的多少來實現的, 因此她在尋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價值觀和父母給她灌輸的價值觀發生了衝突。

Advertisiment

錢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 金錢是買不到希望和健康的, 希望媽媽們不要忘記把這些告訴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