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了, 會爬了, 會走了……所有這些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里程碑”, 無疑都會讓家長們激動萬分。 然而, 一旦該出現的沒出現, 家長的焦急之情也是可想而知的。 其實, 這樣的驚慌倒也沒必要, 要知道, 有許多因素都可能造成這種延遲。
美國兒科學會最近就列舉了2歲以下寶寶最值得關注的十大標誌性事件, 家長們可以作為一個簡單參照。
里程碑一:眼神交流
這是你能關注到的第一個標誌性事件, 它證明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正常, 並且已經有了交流能力。 一般來說, 眼神交流出現在6~8周。
當然, 兒童成長有快有慢,
Advertisiment
因為嬰兒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 才能作出反應。 需要提醒的是, 如果3個月了, 還沒學會用眼神交流, 最好查一下是否有眼病。
里程碑二:社交性的微笑
社交性的微笑是一種交互作用的結果, 當寶寶在微笑時, 一定有另外一個人沖他笑。 這意味著他可以看到一定距離外的事物, 感知到事物的存在。 如果你每次朝3個月的寶寶微笑, 都看不到他的反應, 最好去看看兒科醫生。 另外, 在孩子休息充分時, 多向他笑幾次, 會更容易看到他的笑。
里程碑三:咕嚕嚕發聲
在寶寶幾周大時, 他採用的交流方式通常是“哭”, 但到了8周, 大腦的前顳葉部分開始發育, 他就開始會發出咕嚕嚕的聲音。
Advertisiment
不過這與說話時發出的聲音還有很大差距。 建議家長經常給孩子講一些生活中的事:“媽媽幫你穿上鞋子, 這樣我們就可以到公園去玩了。 你喜歡公園麼?”諸如此類, 無論你說什麼, 寶寶都會喜歡。 如果孩子3個月大時, 還不能發出咕嚕聲, 建議去醫院檢查一下聽力。
里程碑四:咿呀學語
在學會發出咕嚕聲之後, 寶寶開始咿咿呀呀地學著說話了。 這種說話聲不同於咕嚕聲, 而是能發出像“呐―呐”或“吧―吧”的聲音。
這種反應代表他已經學會了通過自己的方式, 對另外一個聲音進行回應——這是早期語言發育至關重要的一步。 如果在孩子6個月時, 你還沒有聽到咿咿呀呀的說話聲, 最好去看看醫生。
里程碑五:伸手抓東西
Advertisiment
“當孩子開始伸手抓東西時, 意味著他開始有意識地與世界接觸了。 ”0~3歲兒童父母教育資源組織負責人克雷爾·勒納說。 為了鼓勵孩子伸手抓東西, 父母可以把孩子放在地板上, 讓他去夠喜歡的玩具。
父母們創造這樣的機會越多, 越能夠鍛煉孩子的嗅覺、視覺以及對物體的感知能力。
里程碑六:試著站立
在9~10個月時, 你的孩子準備開始走路了, 他會嘗試著要抓東西站起來。 這是軀體運動的關鍵一步。
這同時也說明了你的孩子有了一個奮鬥的動力, 比如說, 為了拿到放在咖啡桌上的紅色積木。 為了幫助孩子, 讓他自己能夠站起來, 最好的辦法是給他足夠多的站立機會。
里程碑七:抓住東西
嬰兒在7~8個月大時, 會嘗試去抓湯匙或玩具。
Advertisiment
想要鼓勵你的寶寶掌握抓東西的技巧其實也很簡單, 讓他學著自己拿些餅乾之類的東西。
如果一開始他不拿呢?就多給些時間。 只有當你的孩子12個月後, 還不會抓東西, 你才需要帶他去做個檢查, 評估一下他的運動技巧。
里程碑八:肢體語言
孩子吃完食物後, 兩手一攤, 向你示意“都吃光了”, 或者用手指出書架上他喜歡的書, 這都是另一種形式的語言。
這種肢體語言可以表明, 孩子已經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 並且意識到可以和你交流這些想法。
里程碑九:吐出第一個字
Advertisiment
當孩子看到球時, 發出“旗(qi)”或“球(qiu)”的聲音, 說明他的大腦正在把這個聲音和這個物體建立聯繫。
一般而言, 孩子們開始會說話在12個月左右。 15~18個月時, 有些孩子能說20~50個詞, 但也有些孩子可能只會說5~10個詞。 在這個年齡段, 孩子可能能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 比如當你讓他指“鼻子在哪裡”的時候。 你可以花點時間和孩子交談或者給他唱歌, 每天給他讀段書效果也不錯。 如果到18個月大的時候, 孩子還不會說話, 家長就要格外小心了。
里程碑十:模仿大人
如果你仔細對照一下孩子的動作與你自己的一些習慣, 你會發現, 孩子有時候在遊戲時會刻意模仿你的動作。
比如, 21個月大的孩子就經常會拿起家裡的無繩電話, 裝模作樣地打電話。
雖然他會說一些完整的句子,但當他對著電話時,就會咿咿呀呀說一些不成句子的話,這是他想模仿大人打電話的樣子。
這種模仿對於孩子建立起一整套的象徵符號思考體系很重要。
雖然他會說一些完整的句子,但當他對著電話時,就會咿咿呀呀說一些不成句子的話,這是他想模仿大人打電話的樣子。
這種模仿對於孩子建立起一整套的象徵符號思考體系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