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是指胎兒生長發育成熟而從母體子宮向外排出的過程。 40孕周為足月妊娠, 胎兒發育成熟, 體重約波動於2500-4000克;出生時體重小於2,500克的新生兒中至少有25%具有37孕周以上的特徵:皮膚紅潤、皮下脂肪豐滿,胎脂、毳毛不多, 有明顯的正常毛髮和指甲,哭聲宏亮,男嬰睾丸已下降至陰囊內、女嬰大陰☆禁☆唇已覆蓋陰☆禁☆蒂和小陰☆禁☆唇。
因此, 20多年前就有人主張重新審查只憑體重來判斷未成熟的概念。 上述情況不屬於早產兒, 已經足月或過期所以稱小樣兒。 需要生後特別注意關照。 在妊娠期間,
Advertisiment
到了分娩前幾天, 子宮收縮才逐漸加強。 這時的收縮具有兩生理意義, 一是擠壓胎兒, 使期在子宮內逐漸轉到臨產前的正常位置;二是促使子宮口開大, 便於分娩。
以下分別從引起分娩的機制、分娩的過程和新法接生措施作簡單介紹。
(一)分娩的機制
子宮在妊娠末期怎樣會發生強有力的收縮?這個問題直到今天尚無確切的答案。
對動物的研究已經積累了分娩最初發動機制的證據, 認為胎兒的存在乃是引起分娩的關鍵性因素;但這種設想是否能適用於人類, 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母體方面, 在妊娠的前2/3時期, 孕激素分泌較多,因而能抑制子宮不發生收縮;到後1/3時期,Advertisiment
這裡還需要指出人的精神活動對分娩過程的影響。 分娩過程乃是一個非常緊張的全身活動過程,為了順利地度過這一過程,產婦需要積極地參與這個過程;反之, 若懷著恐懼害羞的心理而想逃避這一過程, 那效果就適得其反。 這說明大腦活動可通過低級中樞而影響子宮收縮。
(二)分娩的過程和新法接生措施
人類的分娩過程通常三個階段。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決定分娩的因素, 除子宮收縮力是娩出力的主要力量外, 由腹肌、膈肌收縮造成的腹壓及肛提肌收縮能協助促使胎兒娩出。 產道分為骨產道與軟產道兩部分。 骨產道即骨盆,胎兒娩出時,必須根據骨盆形態盆腔形態和大小而採取一系列適應性動作;軟產道是由子宮下段, 子宮頸、陰☆禁☆道及盆底軟組織所組成的彎曲管道。
胎兒能否順利娩出, 還取決於胎位、胎兒的大小、胎頭的可塑性及有無畸形等。 胎兒通過產道時, 為了適應產道的形狀及大小而發生的一系列轉動, 使胎頭以最小的徑線來適合骨盆各平面的最寬徑線以通過產道,這一過程也稱為分娩機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