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 你是否經常感覺孩子對自己的依賴性太強了?其實, 孩子的依賴性從哪兒來?幼教專家稱, 父母溺愛越多, 包辦代替越多, 孩子的依賴性越強;相反, 父母放手、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他的獨立性會不斷增強。
父母多溺愛 2歲小丫只會吃流食為了事業, 趙女士一直熬到40歲才要孩子, 這個“來之不易”的女兒自然倍受全家人的寵愛。
“每次出門, 生怕她磕著碰著, 我們一家輪流抱著她走路;每次吃飯, 怕她難消化, 現在都兩歲多了, 我們還是先把飯菜打成泥糊, 再喂她吃……”可是他們并不在乎:就這么一個孩子,
Advertisiment
然而, 當女兒進入幼兒園后, 將近3歲的她居然不會吃幼兒園的飯菜, 這一切都怪趙女士至今還讓女兒吃流食, 使其咀嚼能力缺少必要的鍛煉。
“胎兒期,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 需要靠媽媽來獲得氧氣和營養;但是, 他一出生, 在生理上就成了一個獨立的個體, 要自己呼吸、自己吃飯。 ”河南省實驗幼兒園保教主任徐菁說, 獨立性是主觀能動性的體現, 是人的本能;如果家長處處包辦, 可能泯滅孩子的獨立性, 甚至影響其生理功能和心理的正常發育, 將來可能很難適應社會。
創造機會鼓勵孩子獨立做事“孩子幾個月大時, 就有本能的自我服務能力。 這時, 父母的一個表情就可能成為孩子的心理依賴。 ”鄭州市七色花幼兒園園長蔡蕾說,
Advertisiment
此外, 家長還要主動創造機會, 讓孩子解放雙手、解放眼睛、解放嘴巴, 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 1歲的孩子, 會自己玩、聽故事、握奶瓶等;2~3歲, 能自己吃飯、在家長幫助下穿脫衣服、收拾玩具等;4~6歲, 會打掃衛生、整理書包等。
避免孩子過度依賴, 父母就要根據孩子的年齡, 把生活中的事情慢慢交給孩子自己做, 其間多鼓勵, 而不是代替。 她舉例說:“像5歲多的孩子, 家長可準備一些小掃帚、小拖把、小垃圾鏟, 鍛煉孩子去打掃衛生。 當孩子做得不好時,
Advertisiment
但是, 放手不意味著“拔苗助長”, 如果讓孩子嘗試去做能力不及的事, 只會產生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