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請反省您的失誤
許多父母認為, 現在的孩子有一種通病, 就是懶。 有的孩子五六歲了不會自己穿衣服, 上小學了不會收拾書包, 上中學了還要媽媽梳辮子……孩子的事全由大人代勞, 更不要說幫大人做家務了。
其實, 懶是後天養成的, 而愛勞動倒是孩子的天性, 關鍵在於父母如何認識孩子、認識孩子的勞動以及如何引導孩子。
對獨生子女人格調查資料的分析表明, 不同年齡的孩子在從事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洗碗、洗菜等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從事稍複雜些的勞動如洗衣服、做飯、購物等等,
Advertisiment
在我們的生活中, 這樣的現象司空見慣:一方面父母對自己獨生的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 為孩子的成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 卻極為忽視孩子的勞動教育, 致使孩子“四體不勤”, 並在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不勞而獲”的種子。
許多父母都對孩子有過這樣的教導:“只要你好好學習, 要什麼都給你, 家裡的什麼事情也不用你做。 ”在一些父母看來,
Advertisiment
有的父母在自己小的時候, 由於歷史的原因沒有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相反各種名目的勞動鍛煉, 占去了許多大好時光。 父母們飽嘗了知識欠缺的苦頭,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多的知識, 為了讓孩子得到自己所失去的一切, 而讓他們遠離勞動。 ——這是父母的補償心理。
在父母心目中孩子永遠是孩子, 總要在父母的呵護之下。 孩子掃地怕掃不乾淨, 孩子洗衣服怕洗不乾淨, 孩子搬煤怕累著,
Advertisiment
孩子產生的最初的勞動興趣, 往往被父母們拒絕孩子勞動的態度而扼殺了。 勞動啟蒙教育的不足及扭曲, 自然導致孩子懶惰習氣的產生。 加之一些父母經常這樣教訓孩子:“你現在不好好學習, 長大了沒出息, 就讓你去掃馬路、當工人!”於是在孩子心目中, 普通的體力勞動就成了下賤的代名詞, 躲避勞動、鄙視勞動就成為必然。
有一位母親在丈夫出差後突然病倒了, 上中學的孩子既不會煮飯燒菜, 更不知道照顧母親, 情急之中, 這孩子發現家裡有不少紅薯, 於是煮了一大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