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直男癌”的觀念裡, 如果男人整天和孩子膩在一起, 偉岸的形象會大打折扣, 不夠“爺們兒”。 但是, 從心理學的層面上來講, 孩子的成長非常需要一個“奶爸”。 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 父親身上有著很多母親所不具備的品質, 通過與孩子不斷地互動與潛移默化, 將其逐步傳遞給孩子, 對他們的成長來說大有裨益。
但是, 爸爸一邊享受著為人父的喜悅, 一邊立志為寶寶賺更多奶粉錢, 卻往往會忽略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感。 雖然爸爸各有各的苦衷, 但是父親節來臨之際, 小編仍要替媽媽和寶寶“提出控訴”,
Advertisiment
一宗罪:“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初為人父時, 爸爸們下班後最渴望的是趕緊回家看一眼小寶貝。 但是, 新鮮感過後, 有時寶寶不停歇地哭鬧, 卻會讓爸爸感覺有些煩躁, 於是將寶寶的一切事務全權“委託”給媽媽。 不管是餵奶、換尿布、洗澡, 爸爸都會因為笨手笨腳而心安理得的放棄。 久而久之, 爸爸便成了一位“看客”, 心情好的時候逗逗孩子, 心情不好的時候把忙當成信手拈來的藉口, 用以逃避寶寶的哭鬧, 甚至是寶寶要求的玩耍和陪伴。
有研究表明, 父親的陪伴對寶寶性格的塑造有很大影響。 父親的缺席, 容易使男孩性格柔弱, 使女孩不信任男性。
Advertisiment
二宗罪:“一位曾經叱吒風雲學霸的隕落”
生活中, 與別人探討、刻苦鑽研育兒知識的是媽媽;購物時, 記得寶寶頭圍、腳長的是媽媽;寶寶一哭, 催促媽媽餵奶、哄抱的是爸爸;寶寶感冒發燒, 責備媽媽沒有照顧周全的是爸爸;寶寶的營養大事也是媽媽在操心, 爸爸也許不知道寶寶抵抗力差愛生病是因為缺乏維生素AD導致的;寶寶比同齡小朋友矮小,
Advertisiment
想當年“稱霸一方”的理工科學生, 在無數個日夜裡埋頭苦讀, 如今卻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 少了曾經那般刻苦鑽研的“學霸”精神。 科學、專業的育兒知識, 應該是每位爸爸的必備技能。 給寶寶沖泡奶粉時, 爸爸應該拿出當初做化學實驗的精神, 對於奶粉的劑量、水的溫度、奶瓶的清潔度, 都應該逐一嚴格要求;為寶寶添加輔食時, 爸爸應該拿出當初做物理力學時的運算功力, 對於關鍵因素給予周全考慮, 例如初次添加輔食的時間,
Advertisiment
三宗罪:“一顆不知體恤妻子的心”
在日常生活中, 相信有些爸爸會有這樣的想法:媽媽在家看看孩子、做做家務, 多輕鬆啊, 我在外邊工作賺錢已經很累了, 回家還要幫她做這做那?那麼, 試問每位爸爸, 為何不選擇一天自己全程帶孩子, 來體會下媽媽口中的“身心俱疲”是一種什麼狀態呢?
Advertisiment
無論妻子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女性, 爸爸都應該多多給予她們一些理解, 回家後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例如主動洗碗、給寶寶餵奶。 爸爸的參與和理解, 不僅可以緩解媽媽的壓力, 還能讓她在情感上得到慰藉。 同樣地, 夫妻之間感情的和諧, 對於寶寶的性格形成以及未來的感情觀有重要影響。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在他們心目中有著偉大形象的爸爸們, 請放下每天匆忙的腳步,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留下陪伴與愛的足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