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男孩高考後留下遺書自殺的事件引起了熱議。 大家在為這個花一樣年紀的少年痛惜的時候, 也都在反思父母與孩子之間所存在的問題。 為什麼家庭教育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父母卻全然不知?
有個網友說:“鼓足勇氣, 給我爸媽寫了一封信。 裡面全部都是我這十多年來的心聲, 可是, 他們還沒看完就撕掉了, 說我滿紙荒唐言, 他們一把辛酸淚。 ”孩子覺得自己備受煎熬, 父母認為自己苦心孤詣都是為了孩子好, 明明付出很多, 為什麼到頭來落不了好?很多在父母眼裡很正常的行為,
Advertisiment
1.遇事過分緊張
前兩天和閨蜜葉子一起送她家閨女去參加小升初的考試。
大早上五點多的時候, 我還沒睡醒, 葉子就拉著閨女到了我家樓下, 催著我趕緊收拾出發。 胡亂梳洗了一下, 就被葉子拖著出發了。 一路上葉子一直緊張兮兮, 一會兒檢查閨女的書包, 擔心文具沒帶齊, 一會兒又怕閨女餓了渴了, 過幾分鐘就要問一下閨女緊張不, 搞得我也有幾分緊張。
最可憐的是小閨女, 孩子被早早叫起來, 神志還是模糊的, 看得出來是打著十二分精神配合葉子的“盤問”。 面對媽媽的不依不饒, 小閨女有些煩, 到後面壓根就不搭理葉子, 直接睡過去了。
直到小閨女進考場前, 葉子還在不停地交待:“要認真看題啊”、“千萬別馬虎”……眼看就要耽誤了,
Advertisiment
重視歸重視, 可是反應不能過激。 父母的過度緊張, 會傳染給孩子。 孩子本來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 個人意識就不夠強, 這時候, 父母的表現往往能投射到孩子的心理上。 父母過度緊張, 讓孩子原本的心情受到影響, 要麼給孩子加重緊張感, 影響表現;要麼讓孩子覺得父母大驚小怪, 感到不耐煩。
2.控制欲太強
昨天表姐去了一趟孩子的學校, 回來就一直悶悶不樂。 原來是孩子的班主任把表姐叫了過去, 到了給表姐看了一篇孩子寫的作文, 看完後表姐整個人都不好了。
孩子在作文中列了表姐的種種“罪狀”,
Advertisiment
其實, 我們作為家長, 對孩子好的心是真的, 只是方式有問題。 我們自認為對這個社會足夠瞭解, 有著比孩子多多的生存經驗和見識, 我們就得肩負起孩子的領路人、指導者。 可是, 我們在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強制讓孩子遵循我們的意願去生活的同時, 恰恰忘記了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 應該對這個生活有自己的看法。
愛孩子, 不是讓孩子變成我們手中的提線木偶, 而是讓孩子去成為他最喜歡的模樣。
3.不停嘮叨抱怨
下班回家, 對門的小胖子氣呼呼地坐在樓道裡。 我逗他:“你媽媽又開啟聲波轟炸了?”他一臉生無可戀:“祈禱老天賜我半天清淨啊!”
Advertisiment
小胖子的媽媽是出了名的話多, 尤其是對自家小孩。 吃個飯, 嫌他不愛吃青菜, 要說上個半小時;寫個作業, 抱怨他上次考試考不好, 訓斥個四十分鐘;就連小胖子上個廁所, 她都要站在門外, 不停地念叨催他快出來……
仔細想想, 小胖媽媽的出發點是好的, 擔心孩子身體、操心孩子學習, 還要時刻注意孩子的行為, 無一不是為了孩子好。 然而, 孩子似乎並不領情, 反而出現抵觸心理, 想要逃離媽媽的“語言包圍圈”。
嘮叨抱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對孩子沒有耐心, 只想通過簡單機械的語言攻擊讓孩子繳械投降, 而不願意花時間去冷靜下來想想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裡,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成長, 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 都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們作為父母, 總是想著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一股腦都塞給孩子, 就是對孩子好, 卻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我們著急扯著孩子往前跑的時候, 是不是忘了停下來問一問孩子, 他是否喜歡這種方式, 他是否想要接受你的這份愛?
對孩子好, 是一定沒有錯的。 但是讓愛有意義的前提是, 尊重孩子的感受, 給孩子他想要的, 而不是我要給的。
小慧說: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 我們總會犯各種各樣的毛病, 這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明知道自己犯了錯, 卻不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