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父母心得>正文

爸媽是寶寶“生”出來的

一位西方學者講過, “婚姻的結果不是爸媽生了寶寶, 而是寶寶生了爸媽”。 這句話聽起來挺幽默的, 我們若是換個角度來分析這句話, 它也就可以表達為“婚姻的結果是:爸媽生產了寶寶, 而寶寶也產生了爸媽”。

說穿了, 所謂的“生”, 其實是一個寶寶重新塑造爸媽的過程。 沒有人天生就是天才老爸、模范老媽, 那么, 寶寶的到來怎樣改變了爸媽呢?

寶寶的誕生, 向爸媽提出了重新社會化的要求

結婚、生子是家庭中的每個人走向成熟的機緣, 也是要考驗人生抉擇正確性的一個關卡, 如果沒有準備, 請不要輕易接受這個挑戰。

Advertisiment
婚前輔導、戀愛關系、家庭組成是每個人都值得去研究的人生學科, 走錯一步, 將給人生帶來很大的影響和障礙。

不過, 既然一對男女走上紅毯, 愛的天使也呱呱落地, 就應該好好珍惜彼此的愛, 哪怕偶爾產生遺憾、抱怨, 都應從甜蜜回憶中得到解脫, 尤其是當你面對寶寶的時候!過去的兩人世界變成了三人世界, 夫妻的時間、空間、行為方式、生活習慣都要重新安排和組織。 這種“重新社會化”, 本質上是要求爸媽確立承認寶寶的權利和保障寶寶的權利的觀念。

至于在煩躁時的混話, 也請爸媽慎選怨言, 當你有不安或情緒失控現象時, 也許只有一個人會幫助你、支持你。 那就是你的“另一半”。 女人的心思細膩、觀察力比男人強一些,

Advertisiment
但往往會比較“多心”, 加上有些女性比較內向, 就很可能越“憋”問題越大, 這些小事淤積起來, 無辜的寶寶就會成為“受氣包”。 粗心、自以為是的丈夫或許不會主動體諒妻子, 甚至有些丈夫不能用正確的態度與妻子溝通, 這種時候, 只要雙方都有意愿維系家庭, 任何一方都應該嘗試利用一切時間和一切話題去吸引對方的注意, 開誠布公地談一談自己的問題、寶寶的問題。 即使一方感到溝通不順利, 也可以在寶寶不在身邊時對另一方發發脾氣。

真誠、真心和愛是人類溝通的基本原則, 在中國漢字中, “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 和自己的親人、配偶相親相愛, 和寶寶真心相處, 無論發生多大的困難, 都會知道解決的方法。

Advertisiment
幸福、和諧是每個人的意愿, 也是每個人最值得去追求的目標。

伴隨寶寶的成長, 督促著爸媽不斷地學習

教育寶寶是一門學問, 沒有技巧、沒有方法、沒有能力, 你就不能讓寶寶感覺到爸媽的關愛。 例如, 同是打破碗, 就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有的爸媽可能會因此而大發雷霆, 怪小孩“這么一點點小事也做不好, 真是沒用”;而一些聰明的爸媽可能就會先表揚寶寶愛勞動, 然后再指導寶寶清理殘局。 前一種寶寶可能從此就畏手畏腳, 什么都不會做也不做, 而后一種寶寶在爸媽的鼓勵下不僅體會到勞動的樂趣, 動手能力也隨之增強。

寶寶的心理是有其特點的, 作爸媽的要對幼兒的心理進行一下了解, 條件允許的話,

Advertisiment
最好能看一些有關兒童心理學的雜志或書籍, 說服教育有時并不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 反而會讓寶寶產生逆反心理。

【Case】“我家寶寶不要一個人睡覺, 一開始, 我就跟他好好講道理, 但他就是不聽, 反而愈演愈烈。 氣得我有時真的很想打他兩下, 這寶寶可怎么教育呀?后來, 我看到了育兒雜志上介紹說, 可以嘗試用講故事的方法來教育寶寶。 于是, 我就按它的方法編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主人公——小強, ‘小強那么大了, 還要和媽媽一起睡是不對的。 小強是男寶寶, 男寶寶就是小小男子漢。 那兒子你是不是小男子漢呀?那男子漢應該怎樣呢?’引導寶寶從故事中的‘影子’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從而糾正錯誤的行為。 果然有效啊!”

Advertisiment

分析:

用講故事的方式教育寶寶, 不僅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而且還有助于親子之間的感情溝通, 是兩全其美的教育方式。 當寶寶做錯了一件事, 不要當面訓斥他, 而是把他的行為編進故事當中去, 讓他通過故事自己認識到錯誤的所在, 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重要的是讓寶寶的行為在故事中出現, 而不是把寶寶的名字也編進故事。 在故事中不點名道姓, 只是針對寶寶的行為和兒子進行討論。

只要爸媽有心, 開動腦筋多想想, 一定可以想出一些新奇又有效的教育方式。 總的來說, 引導式的教育比說理式的教育, 可能更容易被寶寶接受。 而且你會驚奇地發現, “如何教育寶寶”這個曾經一直困擾你的問題, 現在卻迎刃而解。 其實,只要用心、有創意,家庭教育同樣也可以富有情趣。

拿我自己來說,以前,我經常不經意地就對寶寶大聲呵斥:“你怎么連這點都不知道?”“快點過來,聽到沒有!”……而且這樣的事在我自己的身上發生過好多次,我習慣了以這種居高臨下、命令式的語調來體現自己的威嚴,以為這樣才能讓寶寶更聽話。可是我那些研究過寶寶心理的經驗媽媽們卻極力要我改正,并告訴我:要蹲下來和寶寶說話。

她們說,無論是在自己家里、親戚朋友家里還是在公共場合,當你要對寶寶說什么的時候,請試著蹲下來,讓自己與寶寶處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寶寶的小手,用親切的目光看著他,然后和顏悅色地對寶寶說出你的要求。

我嘗試著這么做,發現用這樣的方式對寶寶說話,寶寶同樣聽我的話,而且還可能更開心地去執行我的“指示”,而且完成得也更快更出色了呢!達到的是同樣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所不同的只是我說話的方式而已,而寶寶卻更開心了,對我的“命令”同樣是執行的。這就是因為我蹲下來了,我用和藹的口氣和他說話。

其實,是否蹲下來和寶寶說話,這只是一種方式而已,最重要的是,在你的心中,把寶寶真正當作和自己一樣具有獨立人格的人,而寶寶也感受到了這一點。如果你以前沒有這樣做過,那不妨也和我一樣,試一試吧。

爸媽要從寶寶的高度看問題,向寶寶學習、學習寶寶的率真。從這個意義上講,寶寶的確是爸媽自己的老師。

爸媽當好表率,給寶寶做好“愛”的榜樣

【Case】“我是個全職媽媽,奉子成婚。生了小孩之后,才開始學當媽媽。每天和小孩(1歲10個月)膩在一起,其實心里總感到小小的不自由和抱怨,很羨慕能每天充實工作的丈夫。或許是這些想法,使得小孩哭鬧時我的情緒也容易失控。我最常罵兒子的是:‘你走開!你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了!’雖然事后我常檢討自己,希望不要再犯。但前幾天,我的兒子終于也對我說:‘走開!’我真慚愧,在他會的不多的話語中,有這么傷人的詞!原來這句話這么傷人!”

分析:

寶寶對爸媽說:“走開!”請不要太失落,因為寶寶在0-3歲時,喜歡模仿成人的言行,所以這句話大多是出于對大人言行的模仿。

與此同時,請對自己的言行敲下警鐘,既然聽到之后覺得很受傷,就一定要注意先修正自己對待寶寶的態度和措詞,不可知錯不改。

在寶寶所掌握的、不多的詞句中,會說出類似這樣的話來,也因為他的潛意識中一定存在“報復”心理,要消除這種心理,只有靠爸媽充滿愛的言行。

在家庭中,每個人既是愛的信息的發送者,也是愛的信息的接收者,家庭成員之間的愛,不能只是單方面的,而應當是相互的。爸媽的一言一行都有在為寶寶提供做人的示范。心理學家指出,在爸媽的愛的澆灌下,寶寶的情感發育才能正常。愛也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充滿親情的家庭環境,有利于健全性格的形成,有利于使寶寶具有穩定而積極的自我意識。

長輩

多關注老人的生活,照料老人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爸媽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表現對自己爸媽的關心和愛護,給予老人生活上的照顧和精神上的支持;在兩代人居住的家庭中,爸媽要經常給自己的爸媽打電話,帶寶寶一起去看望祖輩爸媽。在爸媽的帶領下,寶寶能懂得尊重老人,也能體會到親人間的關愛。

自己

爸媽之間愛的互遞。

爸媽知道寶寶的生日,而寶寶卻不知道爸媽的生日,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但也并不意味著就應該這樣。做爸媽的不妨也給自己過個生日,給自己買一件好禮物。夫妻雙方也要相互關心,妻子生日時,做丈夫的可以帶著寶寶一起選購禮物,或是精心安排一次家庭活動以示慶祝。

寶寶

愛需要主動付出

爸媽在愛寶寶的同時,也要從小培養寶寶對他人的愛,這一點常常被爸媽忽視。如果爸媽一味慷慨給予,讓寶寶沉浸在爸媽和爺爺奶奶對他的愛當中,而不要求和不培養寶寶對其他人的愛,久而久之,就會扼殺愛在寶寶心中的成長,使寶寶不懂得如何去關愛別人。

爸媽可以從教寶寶關愛爺爺奶奶開始學關愛他人。

可以通過家庭生活培養寶寶關愛長輩的行為習慣,如,為爸爸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還可利用中外各種節日對寶寶進行關愛長輩的教育,例如,利用三八節、母親節,培養寶寶對女性爸媽的熱愛;利用父親節,培養寶寶對男性爸媽的愛戴;利用勞動節、護士節,幫助寶寶深刻認識爸媽的職業;利用重陽節,培養寶寶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意;利用感恩節,培養寶寶對爸媽長輩的孝心等等。

爸媽與寶寶之間的相互交流是不可少的。

不要只是一味想知道寶寶的各種想法,也應該把你的想法告訴寶寶,例如爸爸上班時做什么工作,媽媽平時喜歡吃什么,爸爸媽媽對寶寶什么表現感到很高興等等。對寶寶敞開你的心扉,寶寶也會同樣對待你。交流的問題解決了,爸媽和寶寶相互之間就有了默契,這對寶寶的成長大有裨益。

在教育寶寶的過程中,爸媽首先要做到自尊、自重、自強、自立。

要寶寶尊重人、關心人、爸媽首先要尊重人、關心人。要寶寶努力學習,爸媽首先要敬業、勤業。因此,爸媽注重自身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其實,只要用心、有創意,家庭教育同樣也可以富有情趣。

拿我自己來說,以前,我經常不經意地就對寶寶大聲呵斥:“你怎么連這點都不知道?”“快點過來,聽到沒有!”……而且這樣的事在我自己的身上發生過好多次,我習慣了以這種居高臨下、命令式的語調來體現自己的威嚴,以為這樣才能讓寶寶更聽話。可是我那些研究過寶寶心理的經驗媽媽們卻極力要我改正,并告訴我:要蹲下來和寶寶說話。

她們說,無論是在自己家里、親戚朋友家里還是在公共場合,當你要對寶寶說什么的時候,請試著蹲下來,讓自己與寶寶處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寶寶的小手,用親切的目光看著他,然后和顏悅色地對寶寶說出你的要求。

我嘗試著這么做,發現用這樣的方式對寶寶說話,寶寶同樣聽我的話,而且還可能更開心地去執行我的“指示”,而且完成得也更快更出色了呢!達到的是同樣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所不同的只是我說話的方式而已,而寶寶卻更開心了,對我的“命令”同樣是執行的。這就是因為我蹲下來了,我用和藹的口氣和他說話。

其實,是否蹲下來和寶寶說話,這只是一種方式而已,最重要的是,在你的心中,把寶寶真正當作和自己一樣具有獨立人格的人,而寶寶也感受到了這一點。如果你以前沒有這樣做過,那不妨也和我一樣,試一試吧。

爸媽要從寶寶的高度看問題,向寶寶學習、學習寶寶的率真。從這個意義上講,寶寶的確是爸媽自己的老師。

爸媽當好表率,給寶寶做好“愛”的榜樣

【Case】“我是個全職媽媽,奉子成婚。生了小孩之后,才開始學當媽媽。每天和小孩(1歲10個月)膩在一起,其實心里總感到小小的不自由和抱怨,很羨慕能每天充實工作的丈夫。或許是這些想法,使得小孩哭鬧時我的情緒也容易失控。我最常罵兒子的是:‘你走開!你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了!’雖然事后我常檢討自己,希望不要再犯。但前幾天,我的兒子終于也對我說:‘走開!’我真慚愧,在他會的不多的話語中,有這么傷人的詞!原來這句話這么傷人!”

分析:

寶寶對爸媽說:“走開!”請不要太失落,因為寶寶在0-3歲時,喜歡模仿成人的言行,所以這句話大多是出于對大人言行的模仿。

與此同時,請對自己的言行敲下警鐘,既然聽到之后覺得很受傷,就一定要注意先修正自己對待寶寶的態度和措詞,不可知錯不改。

在寶寶所掌握的、不多的詞句中,會說出類似這樣的話來,也因為他的潛意識中一定存在“報復”心理,要消除這種心理,只有靠爸媽充滿愛的言行。

在家庭中,每個人既是愛的信息的發送者,也是愛的信息的接收者,家庭成員之間的愛,不能只是單方面的,而應當是相互的。爸媽的一言一行都有在為寶寶提供做人的示范。心理學家指出,在爸媽的愛的澆灌下,寶寶的情感發育才能正常。愛也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充滿親情的家庭環境,有利于健全性格的形成,有利于使寶寶具有穩定而積極的自我意識。

長輩

多關注老人的生活,照料老人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爸媽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表現對自己爸媽的關心和愛護,給予老人生活上的照顧和精神上的支持;在兩代人居住的家庭中,爸媽要經常給自己的爸媽打電話,帶寶寶一起去看望祖輩爸媽。在爸媽的帶領下,寶寶能懂得尊重老人,也能體會到親人間的關愛。

自己

爸媽之間愛的互遞。

爸媽知道寶寶的生日,而寶寶卻不知道爸媽的生日,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但也并不意味著就應該這樣。做爸媽的不妨也給自己過個生日,給自己買一件好禮物。夫妻雙方也要相互關心,妻子生日時,做丈夫的可以帶著寶寶一起選購禮物,或是精心安排一次家庭活動以示慶祝。

寶寶

愛需要主動付出

爸媽在愛寶寶的同時,也要從小培養寶寶對他人的愛,這一點常常被爸媽忽視。如果爸媽一味慷慨給予,讓寶寶沉浸在爸媽和爺爺奶奶對他的愛當中,而不要求和不培養寶寶對其他人的愛,久而久之,就會扼殺愛在寶寶心中的成長,使寶寶不懂得如何去關愛別人。

爸媽可以從教寶寶關愛爺爺奶奶開始學關愛他人。

可以通過家庭生活培養寶寶關愛長輩的行為習慣,如,為爸爸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還可利用中外各種節日對寶寶進行關愛長輩的教育,例如,利用三八節、母親節,培養寶寶對女性爸媽的熱愛;利用父親節,培養寶寶對男性爸媽的愛戴;利用勞動節、護士節,幫助寶寶深刻認識爸媽的職業;利用重陽節,培養寶寶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意;利用感恩節,培養寶寶對爸媽長輩的孝心等等。

爸媽與寶寶之間的相互交流是不可少的。

不要只是一味想知道寶寶的各種想法,也應該把你的想法告訴寶寶,例如爸爸上班時做什么工作,媽媽平時喜歡吃什么,爸爸媽媽對寶寶什么表現感到很高興等等。對寶寶敞開你的心扉,寶寶也會同樣對待你。交流的問題解決了,爸媽和寶寶相互之間就有了默契,這對寶寶的成長大有裨益。

在教育寶寶的過程中,爸媽首先要做到自尊、自重、自強、自立。

要寶寶尊重人、關心人、爸媽首先要尊重人、關心人。要寶寶努力學習,爸媽首先要敬業、勤業。因此,爸媽注重自身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