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媽注意給寶寶退燒不能急於求成

目前在基層醫院仍有不少醫生喜歡用見效快的退熱針(如複方氨基比林和安乃近)來治療兒童急性發熱, 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兒童身體危害極大。

以往的研究證實, 退熱針的降溫作用機制是抑制人體下丘腦中前列腺素合成酶, 致中樞內前列腺素合成和釋放減少, 阻斷內熱原使體溫調定點下移, 通過增加散熱使皮膚血管擴張, 血流量增加, 出汗增多而降低體溫。 就拿複方氨基比林來說, 該藥組方中氨基比林可引起白細胞抗原結構的改變, 導致外周血中白細胞減少, 其發生率遠高於氯黴素。

Advertisiment
如在短期內反復多次注射複方氨基比林, 易致急性顆粒性白細胞缺乏症, 有致命危險。 對某些病兒來說, 退熱針可誘發急性溶血性貧血。 有過敏體質的孩子可能會發生皮疹、蕁麻疹, 甚至剝脫性皮炎。 此外, 注射退熱針劑量過大會使孩子出汗過多, 體溫驟降, 易引起虛脫, 甚至發生休克。

因此, 國內兒科專家反復強調, 14歲以下兒童發高熱時禁用退熱針。 青少年也要慎重使用退熱針。 對於感染性高熱患兒應重點針對病因治療。 需要退熱時首選藥物是撲熱息痛製劑(代表藥為泰諾林或百服寧)或布洛芬製劑(代表藥為托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