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媽準備好了嗎?本寶寶要開口說話啦!

辣媽春捲:文藝女青年變孩兒媽後, 用暖心漫畫探討女性情感、減肥、婆媳關係等故事。 歡迎多多留言互動!辣媽春捲也有同名微信公眾號(lamacj), 搜索查看更多好玩內容。

■ 養寶寶的“小確幸”是從他們能跟你互動開始, 能對你微笑, 對你擁抱, 到會叫“爸爸”、“媽媽”, 會說話後, 更是驚喜不斷!寶寶的每一點進步, 都是爸媽收穫的小幸福。

■ 從出生到一歲前, 雖然寶寶們還不能跟大人正常交流, 但這段時間是語言準備期, 也是模仿期, 寶寶在暗中觀察大人, 偷偷學習說話呢!

■ 在語言準備期, 寶寶所體驗的語言越豐富, 接觸詞彙量和發音方式越多,

Advertisiment
在相同年齡裡能聽懂的語句越多, 後期理解力和表達力的爆發越快。

■ 春捲找到了0-1歲寶寶語言發展規律, 做成了時間軸, 爸爸媽媽收藏起來對照月齡瞭解不同月齡寶寶語言發展特點, 多為寶寶學習語言創造良好條件, 讓寶寶愛上說話吧!

■ 以上這些表現只是一個大概的參考, 並不能每一條都精准套用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就像大運動發育一樣, 有的孩子10個月會走路, 有的孩子12個月會走路, 語言的發育也一樣有個體差異的存在。

■ 如果你的寶寶在6個月以上, 還沒有明顯的眼神對視和社交性微笑, 也沒有咿咿哦哦的發聲, 還是需要引起重視, 建議諮詢醫生。

如何讓寶寶愛上說話?

■ 那麼爸爸媽媽可以做些什麼促進寶寶語言發育,

Advertisiment
讓寶寶多開口說話, 愛上說話呢?

1

不提倡說“寶寶語”

現在不提倡使用“寶寶語”, 比如說吃飯飯、穿鞋鞋等, 而是提倡採用正常的詞語和句子:吃飯、穿鞋子, 今天我們說的“媽媽語”, 則是採用緩慢的長音、高音來說話, 句子要簡單, 並配上誇張的表情, 比如說吃飯, 可以放慢我們說話的速度“chi--fan”, 並把嘴巴張大, 作出誇張的面部表情, 這樣來説明寶寶理 解語言並學會說話。

2

積極回應寶寶的“牙牙學語”。

當寶寶發出“咿咿呀呀”、“哦, 哦, 哦”或者其他聲響時, 媽媽及時回應, 模仿寶寶的聲音和語調, 就像孩子真的在和你說話一樣, 寶寶會對這種互動很興奮。 每次孩子的語言嘗試都被積極回應, 就必然會激起孩子對於發聲和語言交流的興趣。

Advertisiment
回應和互動時很重要的一點是:看著寶寶的眼睛, 爭取和寶寶有眼神互動。

3

在寶寶面前當個“話嘮”,

隨時指認生活用品

多和他們說話, 描述日常的物品和生活, 無論在家、外出, 比如看到“斑馬線、紅綠燈、公共廁所、雕塑”等任何物品, 隨時指認, 並簡單的給寶寶說明這個物品是用來幹什麼的, 以便於他理解。 寶寶學說話都是從模仿開始, 你日常耐心地教他, 他們很快就能聽懂和學會了。

4

繪本是擴大寶寶語言多樣性的好工具

繪本可以給媽媽更多日常生活中不常見的素材, 提供更多更廣的詞彙。 一開始可以使用簡單的硬殼書, 內容可以是簡單的實物圖片, 也可以是相對簡單的小情景。

5

寶寶對生活中聽到聲音好奇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多跟寶寶互動。

多帶寶寶聽不同的聲音, 比如關門開門的聲音、水龍頭放水的聲音、炒菜的聲音、下雨的聲音……發現孩子仔細傾聽這些聲音的時候, 家長不妨立即就這些聲音和孩子互動。 比如, 抱著孩子按門鈴, 嘴裡也模仿門鈴的聲音, “叮咚, 叮咚”;比如下雨的時候, 和孩子一起看雨, 一邊說:“嘩啦啦, 嘩啦啦, 下雨啦!”

6

韻律簡單、重複數次的兒歌可以很好地磨耳朵。

媽媽也可以多哼唱這些兒歌。 話說, 春捲現在要是有機會去KTV, 已經基本只會兒歌了。

■ 最後, 再囉嗦總結一下, 教寶寶學說話, 除了技巧和方法, 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今天的互動是, 你家寶寶是先叫“媽媽”還是“爸爸”?還記得寶寶第一聲叫你“媽媽”或“爸爸”時, 是什麼樣的場景?你當時的內心戲是啥?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