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古以來, 帶孩子總是由媽媽們來負責, 但是科學的爸爸手冊告訴我們, 育兒絕對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 爸爸參與育兒很重要。 不過爸爸參與育兒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常見的主要有四類,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 缺乏耐性
很多男性在剛當爸爸時異常興奮, 對孩子愛不釋手, 但是時間一長, 又嫌哭起來煩、又嫌鬧起來吵、 還嫌拉尿時髒, 興奮勁兒沒幾天就過去了, 高興的時候逗逗, 心煩的時候就把孩子丟一邊, 甚至生氣時打罵孩子, 這樣的父親怎能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形象?
Advertisiment
第二 缺乏責任
許多爸爸認為:“我天天出去掙錢, 哪有時間照顧孩子?教育孩子那是他媽媽的事情。 ”這種藉口都是在推卸責任。 反過來說, 如果讓媽媽出去為工作東奔西跑, 你在家照顧孩子可以嗎?你多半會用別的理由來拒絕。 父親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 對孩子的瞭解和理解也就越少。 男性和女性的氣質特點是互補的, 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最好能兼收並蓄。
第三 缺乏尺度
家庭教育中的父親經常缺乏耐心、缺乏細緻, 所以教育意識單一, 也就是“不夠聰明”。 男人象徵什麼?力量、威武、勇敢。 但因為這些, 也就缺少了呵護、撫慰的柔情。 也許爸爸們要說:“男人就要有個男人樣嘛, 嬌滴滴的哪像爺們?”其實, 一個能展現母性力量的父親,
Advertisiment
第四 缺乏平衡
這裡的平衡很簡單, 就是父親和母親的教育觀點一定要統一, 目標一定要一致, 千萬不要出現家庭教育中母親做紅臉父親做黑臉的情況,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我們誰也不要做黑臉, 這會嚴重破壞你和孩子的關係。 如何不出現紅、黑之分呢?父母(包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同時做黑臉、同時做白臉, 這樣做就不會導致孩子無所適從, 同時也樹立了父母在孩子中的威信, 但是要有前提, 不可高壓, 不可強制, 應以理服人。
爸爸參與育兒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有利的。
Advertisiment